萬沒想到,十三兇徒的蹤跡竟然不在洛陽,而是在長安,心說你這四大名捕會京師,會的是這個京師?
轉念一想,卻也覺得正常。
原劇情中,十三兇徒均是左武王的部下,最終目的是擊殺諸葛正我。
如今洛陽城高手如雲,更兼善金局一桉後風聲鶴唳,區區十三兇徒,如何奈何得了金吾衛的千軍萬馬?
洛陽外邊管不著,敢在洛陽城內肆意行事,怕是會被弩箭射成篩子。
更別說諸葛正我好友甚多,只需支撐盞茶時間,便有方歌吟、鐵中棠等高手援助,如何能夠擊殺?就算真的殺了諸葛正我,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把目光從洛陽轉到長安,便會發現長安是一處絕好的地點。
一來長安已經不是京師,城內高手比較少,守衛方面的力量弱了一些。
二來長安周邊的勢力,無論全真教還是慈航靜齋,亦或是古墓派,行事都以隱為主,從不主動參與紛爭。
只要動手速度足夠快,就算全真教出手,最多隻有全真七子援助。
可他們的目標是誰呢?
李瑾瑜心中暗暗思忖,手不由自主的輕輕摩挲,正思索時,虛夜月突然趕了過來:“瑜哥哥,出事了。”
李瑾瑜道:“什麼事?”
虛夜月道:“爹爹傳來訊息,說陛下下旨,讓狄閣老回鄉祭祖。”
李瑾瑜道:“回就回唄,狄閣老是幷州人,和長安有什麼關係?”
虛夜月道:“祭祖半途,又發來一道聖旨,讓狄閣老來長安巡查,我也不知道巡查什麼,總之搞得很大。”
李瑾瑜道:“有多大?”
虛夜月道:“據說給狄閣老的後一道聖旨,不僅僅是黜置使,還有行軍大總管,以及便宜行事之權。”
所謂“便宜行事”,說白了就是怎麼方便怎麼來,所到之處如帝親臨,遇事可先斬後奏,不必事事回稟。
狄仁傑“常務副皇帝”之名,便是因為每次出巡,均有便宜行事之權。
李瑾瑜不在乎這個,真正值得關注的是“行軍大總管”。
狄仁傑文韜武略,帶兵打仗自是絕無問題,只是不知是哪一道的行軍大總管,也不知是要向何處用兵。
除此之外,巡視邊塞,巡視江南都算正常,巡視長安是有什麼毛病?
這裡除了醉生夢死的豪門世家,渴望走捷徑當官的修道人,怕是隻能尋到一個不怎麼稱職的江淮督察使。
要不等狄仁傑來了,請狄閣老用便宜行事之權,把這官直接給撤了?
而且,來的是不是太巧了?
李瑾瑜道:“誰隨行保護?”
虛夜月道:“千牛衛中郎將李元芳隨行保護,鐵二哥崔三哥冷四哥剛剛辦完桉子,也都一併跟過來。”
李瑾瑜道:“你知不知道,盛大哥也在長安,換而言之,再過兩日,四大名捕將會在長安城聚集。”
虛夜月道:“然後呢?”
李瑾瑜道:“江湖人都說我是煞星轉世,卻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煞星!他們四個哪次聚集會有安生?”
所謂神探,無論什麼樣的神探,全都是黑白無常,走到哪兒死到哪兒。
尤其是即將到來的四位神探。
狄仁傑無論走到哪兒,都會遇到事關江山社稷的大事,李瑾瑜帶起的那點腥風血雨,和他相比就是小兒科。
四大名捕單獨辦桉,便已經會殺的傷痕累累,聯手辦桉,若是不殺得血流成河,都對不起四大名捕之名。
更別說長安城內,還有一位所過之處亦血流成河的鐵飛花。
狄仁傑,李瑾瑜,無情,鐵手,追命,冷血,鐵飛花。
這是——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