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理段氏皇家寺廟,出家的皇室子弟極多。

每逢這些“皇叔”、“皇爺”過生日,後輩出於孝道,必然要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裝修。

寺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規模宏大,構築精麗,比之少林寺、大相國寺、峨眉佛宗,亦不差分毫。

出家為僧的段家先輩,十有八九精通一陽指,六品以上修為比比皆是,五品、四品的高手亦有不少。

首先,出家和尚事務少,有充足的時間練武,其次,他們專修一陽指,即便是一點點磨,修為也是日漸提高。

何君琪好奇的問道:“天龍寺這般龐大規模,為何不如少林那般,弄個七十二絕技,專修一陽指太單調了。”

李瑾瑜笑道:“剛才不是說了?天龍寺是皇家寺廟,出家的多是皇室,或者是貴族,而且多是半路出家。

早在出家之前,大部人已經選好武道之路,只不過大理段氏,終歸還是修行一陽指的數量最多、最強。”

段正淳道:“確實如此,若是我晚年出家,怕也會是如此了。”

眾人聞言忍不住捂住臉,心說就您那風流病,當和尚豈不是天方夜譚?您就不怕汙了天龍寺這片清淨地?

段正淳訕笑兩聲,不再言語。

最近在幾個晚輩面前,著實丟了好大面子,已經沒多少長輩威嚴了。

一路無事,安全到達。

天龍寺如今的方丈法號本因,是段正淳、段正明的叔叔輩,同輩分的還有本觀、本相、本參三位高僧。

這四人出家數十年,武功和段正明在伯仲之間,比段正淳強了許多。

來之前,段正淳已然派人傳信,四位高僧皆知段延慶之事。

本因、本參親自出迎,本參帶李瑾瑜何君琪去偏殿品茶,本因帶段延慶去見枯榮大師,為段延慶剃度。

枯榮大師是天龍寺輩分最高的老和尚之一,今年已經九十多歲,一陽指早已修到上三品,功力渾厚無比。

當然,這些老和尚只是表象。

據李瑾瑜所知,天龍寺內,本字輩的老和尚超過十人,九十歲以上的老和尚約莫五六個,還有一位年過百歲。

只不過那些人多在後山潛修,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絕對不會現身。

武周探得的這些情報,是根據飲食習慣、段家族譜等分析而來。

按照李瑾瑜的猜測,這些人一方面是閉關潛修,一方面則是藉助天怒劍的殺意,磨鍊堅韌不拔的內心。

這麼多老和尚一擁而上,再加上天龍寺上千弟子,便是十個李瑾瑜,也會被人輕鬆用一陽指射成篩子。

李瑾瑜自不會找麻煩,一邊品嚐普洱茶,一邊和本參大師閒聊。

“李施主對吐蕃如何看?”

“進可攻,退可守!”

武週週邊大型勢力,除了草原三大部落,西域三十六國,另外便是吐蕃。

吐蕃處在高原地帶,嶙峋的高山和劇烈的高原反應,便是天然的屏障,再怎麼精銳計程車卒,也難以承受。

大唐赫赫有名的大將薛仁貴,此生最大的失敗,便是與吐蕃對戰。

武則天登基後,深感吐蕃威脅,一方面以離間計,除去吐蕃名將噶爾·欽陵贊卓,一方面在外圍駐軍。

駐軍一來是防備,二來則是熟悉當地氣候,顯然還是有覬覦之意。

在這個武道興盛的綜武世界,任何一方大勢力,均有充足的武林高手。

吐蕃處於藏地,最高深的武藏自然便是密宗,密宗各派均有流傳。

雖然說,八師巴、紅日法王、金輪法王、昆甸上人、桑結上人等高手供職蒙元、滿清,吐蕃亦有諸多高手。

只不過這些高手藏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