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目前已取得的功名……”楊彬命人取出文房四寶,讓劉參寫了。
既然他們沒認出他來,那就好了,劉參名字一欄上寫下劉序,年齡寫二十一,功名寫無,反正這次只重實學,不重原有功名,無所謂了。
範興道:“這次少年文人大會,是當今天子親自下詔舉辦的盛會,廣招天下少年英才,你這個長短句寫得不錯,只是字寫得尚欠火候,你可以繼續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
“多謝範大人提醒。”
範興有些吃驚道:“你認識本官?”
劉參道:“範大人是當朝駙馬爺,又是前科三甲,是晚生非常敬佩之人。”
範興道:“過獎了,若論才華,有楊大人在,本官甘拜下風的。”
劉參違心地說:“是,晚生對楊大人也一樣是心存欽佩的。”
楊彬道:“那就這樣了,來人,先帶他到集賢樓吧。”
於是官差過來,把他帶到了集賢樓。
集賢樓裡,已經有三十多人在,三三兩兩在一起討論,這些人看起來長得都不錯,且幾乎個個都穿得光鮮亮麗,獨有一個穿著舊衫的年輕人,並不理會諸人,倚靠在角落裡,拿著一本書在看。
劉參見狀,便從一邊的書櫃裡拿了本書,來到那年輕人身邊,才發現這是一個年齡絕對不到二十的少年,不過年紀雖不大,樣子倒是挺老成的,走近就能感覺到這人身上居然散發出一種壓迫感。
以他的這身衣服看來,絕對不會是什麼富貴人物,年紀又這麼輕,不知為什麼會給人一種壓迫感,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氣場,但是氣場要形成,往往靠地位和財富,他靠什麼?
劉參有些吃驚,當下小心翼翼地說道:“這位兄弟……”
那少年頭也不抬道:“你想問什麼去問別人,我並非京城人,別打擾我。”
劉參道:“兄弟在看什麼書?這話問別人,別人未必答得出來吧。”
那少年道:“對你們來說是沒必要看的書。”
“開卷有益,怎麼有沒必要看的書?”
那少年淡淡一笑,合上書來,用封面在劉參眼前一晃道:“你會看嗎?”
劉參看時,卻是《九章算術》。
作為數學老師,他多少還是知道這本書的。
中國古代數學成就並不差,這本書裡有已經了正負數概念和以及方程組的解法等,但是由於表述方面跟現代數學相比較為繁瑣,古人沒有這麼重視。
沒想到,居然還會有人不把時間放在詩詞上,而是放在算術裡,這讓劉參頓時有種意外的驚喜,當下道:“此書我也知道,不過,我更願意稱之為數學,而且,裡面的計數,可以用更為簡單的方法……”
那少年吃了一驚道:“你,當真懂?”
劉參道:“把書給我,懂不懂是裝不出來的。”
那少年半信半疑的把書給了他。
劉參拿過來,順手一翻,翻到了第八卷,看了一看,說道:“這首題,你解出來了嗎?”
那少年一看,卻是這樣一段話:“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實三十九鬥;上禾二秉,中禾三秉, 下禾一秉,實三十四鬥;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實二十六鬥。”看了一眼,說道:“此題我尚未解得。”
劉參道:“這是一個三元一次的方程組,解出來並不難。”
那少年冷笑道:“不難?你不是在吹牛吧。”
劉參從懷裡取出一顆白滑石道:“難不難一試便知,對了尚未請教尊姓大名。”
“在下姓岳,名舉鵬。”
劉參倒吸了一口涼氣。
難怪氣場這麼大,原來是他!
當下道:“嶽兄弟,在下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