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山操練士兵,屯田增產,就在他準備一舉拿下兩城時,卻得到了皇帝的密旨:暫停一切軍事行動。

“你說這不是誤事嗎?”

雲山很是不服氣,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自己準備了三年有餘,結果景帝就這麼輕顠顠的一句話完事,難不成那兩個城鎮就不要了?要知道,淪陷的兩個城鎮民眾很是嚮往迴歸,特別是知道安山村以外的流民都能安居樂業時更是翹首以盼的。

可以這樣說,他要動兵是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了。

“皇帝自有皇帝的打算吧,你且注意著就行!”

不打仗就沒有傷亡,這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看到的結果。

至於收復失地,當真是皇帝不急急太監嗎?喬小喬也不知道景帝賣的什麼藥,她甚至覺得很可能是朝中某些人進了饞言讓皇帝對自己夫妻起了防犯的心理。

朱義也在疑惑為什麼皇帝不讓用兵,左等右等,等來的卻是蠻夷請求議和的訊息。

議和?雲山心裡甚是呵呵,敗軍之將何來議和的資本,他敢保證這一仗打下去非得打得回他的老巢去。

打得他哭爹喊娘主動投降。

這些人也聰明,居然嗅著了危險的訊號,卻是前往議和。

而讓雲山有些生氣的是,景帝居然也有答應的意思。

“天子總有天子的打算,他或許看得更遠!”

朱義這時候不知道要怎麼安慰雲山了:“就不知道他們提出的議和條件是什麼了?”

戰爭是他們率先挑起的,也是因為林總兵的妄自菲薄擁兵自重導致軍心渙散戰鬥力下降,這才讓其有了可乘之機。

並且佔據了兩個城鎮四年之久。

若是自己為帝或許都不能容忍這樣的屈辱,景帝到底是年輕了些。

但等朱義得到確切的訊息說景帝提出的議和條件時他就不這樣想了。

蠻夷要求停兵,雙方不交戰,條件卻是要和親和需要朝廷派人去指導他們的商農業。

“真是豈有此理,他會提條件,我就不能提!”

景帝看著使臣呈上的議和書後冷笑幾聲。

在朝堂上和權臣一番商議後更多人是主張議和的。

而相對於議和的條件,他們居然也能接受。

景帝回到了御書房,一個人顯得很孤寂,他一直在琢磨著若是皇叔在京會提出什麼樣的議和條件。

最後沉思了一個時辰,他寫給朱義的信中就有了改變。

“一是無條件退出佔據的兩個城鎮;二是向我朝納貢稱臣;而表示誠意,我們同意和親也同意派人前往夷地指導商農業的發展!”

朱義對喬小喬說完皇帝的和議條件後道:“我看這樣確實也可以,畢竟,不傷一兵一卒能解決戰爭,而且可以免了未來幾十年的爭鬥,這未償不是一個辦法!”

俯首稱臣倒是常有的,而對於和親之事,喬小喬就對和親物件深表同情了。

歷朝歷代,統治者們為了自己的野心總是犧牲了女人的幸福,美其名曰是和親,其實上就是用女人來穩定他們永遠搖搖欲墜的安穩。

這時候的她無比慶幸自己是已婚的安寧公主了,若不然,像這類和親的重任在有心人的操持之下,百分之百會落在她這種半路升為郡主公主的女人身上。

喬小喬對皇室成員不熟,她也不知道誰會成為那一個倒黴的物件。

都說天上不會掉陷餅,要掉也只會掉陷阱,她就在想,這時候誰家小姐要是被太后皇后收為義女什麼的就別高興的太早,伴著榮耀後隨之而來的就是一輩子的背井離鄉痛苦不堪了。

不過只要不是自己也就萬事大喜了。

“對方同意嗎?”

高穗與參與了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