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便就下旨山西,以錢糧獎勵人口遷徙保定河間兩府,陳家就這麼從山西過來落戶到了保定府。陳家很快借著朝廷發下的賞銀在清河縣做起了買賣,見女兒有了心上人,陳掌櫃便就把謝家太祖招贅做了上門女婿。
之後謝家太祖便接手皮匠鋪做起了少掌櫃。此人竟十分機敏,短短几年工夫就把皮匠鋪張羅得紅紅火火。手裡有了點餘錢,便又投資了點別的小買賣。
天有不測風雲。眼看著日子過得舒坦,陳姑娘三十歲上偶感了一回風寒,不過個把月,便就丟下一雙兒女走了。陳老掌櫃夫婦老年喪女,不久也相繼過世。
本來招贅三代後子嗣可以歸宗,可是謝家這位太祖因為再沒有了陳家人束縛,那一年便就把兒女們的姓氏公然改回了謝氏,如此便等於是白得了陳家一份家產。
如此這般幾代下來,謝家發了家,這段久遠的歷史也漸漸不予人知,加之不知哪代起,謝家忽然出了個進士,於是開始從行商往耕讀的路子上發展,掩埋這段家史更加成了重中之重。
隨著謝琬的太爺爺中了舉後,謝家不但時常接濟鄉里,又廣開宗學,更在府裡特地建了個藏書樓,收集了數千本藏書,並定於每月初一對外開放閱覽,於是,謝家漸漸在清河擁有了殊然的地位,而這段歷史自然也就也無人再提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