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人,實際上對界限感的劃分非常敏感——做朋友的人,聊什麼都沒忌諱;做同事,那相處就要點分寸了。

當一個剛認識半月不到的實習生開始打聽起她的私生活,下班放假各種“吃飯了嗎”、“週末有時間看電影嗎”、“你一個人住嗎”的問題,偶爾還摻雜著對生活的分享,比他多吃了兩年鹽的姜寧妤怎麼會感覺不出異樣?

可惜弟弟好看是好看,卻不是她的菜。

她有一個喜歡的型別。也可以說是,她有一個特定的,喜歡的人。

不過,人家沒明說,姜寧妤也不可能主動去提,只能用被動而簡潔的回覆擺明態度。但透過這兩天看,成效也不理想就是了。

姜寧妤思索了片刻,覺得還是得做點什麼,沒那意思就該把情竇萌芽掐死在襁褓裡。也得對別人負責嘛。

想到這裡,她忽然生出了一個大膽的主意。

這個主意使她心跳陡然加速,抱著手機猶豫了好一會兒,才咬牙拿定主意——就這麼辦!

姜寧妤回過去一句“我睡了”,便重新點進朋友圈,從相簿的收藏裡新增了一張照片,然後抿嘴編輯——

【生日快樂呀,月色同學[蛋糕]】

打這句話的時候,她莫名心虛,以至於選誰可以看的時候,手抖了兩下才點中實習生的頭像,然後迅速完成發表,一氣呵成地滑掉了介面。

呼……

如同完成了何等壯舉,姜寧妤放下手機,終於輕舒了一口氣。

深夜靜謐無聲,一絲後知後覺的惆悵逐漸蔓上心頭。

腦海中冷不丁地閃過方才看到的那兩張照片,一些往事閃回般地湧動,然後很長時間,姜寧妤翻來覆去睡不著,那個埋在心裡問了自己無數遍卻始終得不到確切答案的問題再次浮現:如果那時候懂得分寸一點,堅定一點,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不一樣?

自我的情緒鬥爭做久了也會累,良久,姜寧妤疲憊地闔上雙眼,只在心裡默默祝福——

“生日快樂啊,臨栩月。”

一夜的煩躁不寧終於在這一刻感到了安靜,連後來的夢也變得溫柔。

她站在澎湃夢幻的提琴殿堂,目光所及皆失真。長鏡頭般的尋找,她仰頭望見了遠遠佇立的高挺身影,看不清面容,但她輕聲感慨:“大家都好強啊……”

那人卻說:“是嗎?可能我不懂小提琴,我覺得他們都不及你。”

——他們都不及你。

耳邊忽然嗡嗡一片,嘈雜得很。

然後姜寧妤醒了,才發現是手機響了。

看著手機上大大的“李薇薇”來電,再看一眼時間,她睡眼惺忪地接了起來,“幹嘛呢,八點就騷擾……”

話音未落,一道咆哮聲就從電話那邊傳來,“姜寧妤!你是腦子不好使還是失心瘋犯了?!發那種朋友圈是不是生怕別人誤會不了?!”

震耳欲聾的聲音吵得姜寧妤腦瓜子嗡嗡的,有點懵。

什麼誤會?什麼朋友圈……朋友圈?

等等!

她忽然一個激靈,點開自己的微信。

先看“發現”,多了84條新訊息。

再看“聊天”,一眼掃過去好幾個眼熟頭像。

一絲不妙的預想閃過心底,姜寧妤顫抖著手點進自己的朋友圈。

【生日快樂呀,月色同學[蛋糕]】

配圖是一個清俊如靜水的男生頭戴生日帽,低眉淺笑許願的樣子。

底下密密麻麻的贊,以及她不敢細看的評論,她哆哆嗦嗦地點了好幾次,才點開了遮蔽列表——

【實習生Che】

孤零零的頭像映入眼簾,姜寧妤頓時眼前一黑,面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