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姐,你口中的沐風,和我聽說過的那個沐風,是同一個人?怎麼可能,你是在和我開玩笑嗎?”
方瑩一臉不可置信的看向李青,對於李青說出的人名,怎麼都接受不了。
李青抬起頭,肯定的說道:“就是你口中的那個沐風,如假包換。”
得到確認,方瑩仍是一臉不敢相信的神色。
如果這個沐風,有這樣的才華,那為何五年還是初級作曲人,難道他在藏拙?
“青姐,你說這個沐風,會不會之前一直在藏拙?”
這話一出,說得李青愣住了。
這個她還真沒想過,藏拙,幹嘛要藏?
聯想到早上沐風的表情,再聯想到歌名,李青的心中倒有個猜測。
“方總,沐風之前藏拙,我認為不可能。不過,有一個情況,倒是可以解釋為何五年後,沐風才暴露出才華來,而且這個解釋才更加的合理。”
“什麼解釋?”
方瑩好奇的看向李青,等著她接下來說出那個原因。
“方總,您是知道的,做我們作曲人的,一般都有靈感一說。因為某件事,某個人,從而爆發出靈感來。這個沐風,我看過他的資料,他是一個孤兒,從小在孤兒院長大,再聯想到歌名,為什麼歌名就是《聽媽媽的話》,他這是想起親人了,才靈感爆發寫下這首歌。”
李青越講,越被自己的這個猜測給說服,後面的講得更為流暢。
“孤兒,原來這個沐風是一個孤兒,還是在孤兒院長大?”
李青這麼一說,方瑩也同李青一樣,也認同了這個猜測。
女人都是有惻隱之心的,任何知道了沐風的身世,再聯想他讀大學時的艱難,只要有點善心,都會泛起心痛。
如果沐風知道這兩個女人的猜測,還有腦補,一定會哈哈大笑,笑完還會大聲應下。
對,沒錯,這個理由很好。
這不是沐風故意,因為這就是人性。
只要受到教育的人,或多或少,只要不是神經病,都會有同情心與同理心,往往會將自己代入其中,而進行換位思考,情感便由此產生。
兩個女人正是如此。
“青姐,你叫下這個沐風,我想見見他。”
不管是出於好奇,還是因為歌曲很好,這個沐風,無疑是引起了方瑩的好奇心。
可她殊不知,當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發出好奇心時,就已離淪陷不遠了。
這是鐵律,女人尤甚。
兩人談話時,因為窗戶是開著的,都聽到樓下傳來的陣陣吵鬧聲。
聲音很大,所以在十樓的兩人都能隱約聽到。
好奇是人的天性,看熱鬧更是華國人傳承中的本性。
方瑩與李青兩個女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起身,走到窗戶前,伸出頭往樓下看去。
如果不是窗戶夠寬,兩個人的想要同時伸出去,很難。
一樓的方天大廈門口,一男一女,正大聲的吵架。
女人身邊,還有一人助陣,聽對話內容,像是女人的老媽。
看到那個吵架中的男人,李青臉色一變,將頭急速從窗戶脫身,急急往門口奔去。
看得窗戶口的方瑩一愣一愣的,剛要裝口問李青,是不是認識其中一人時,李青已消失不見。
“要不,跟去看看?”
方瑩遲疑了一下,又擔心李青她HOLD不住,也跟著跑出了辦公室。
這一跑,引得更多的人好奇,公司膽大的人,都跑往一樓,看熱鬧去。
門口一樓吵架吵到被整個公司吃瓜的其中一主角,正是沐風。
也怪他倒黴,只是想著上樓下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