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又是三年過去了,李家農莊的蔬菜,也早在南志縣出名了。

不但各個酒樓爭相訂購李家的蔬菜糧食,不少城裡的有錢人,也是每天都專門派人到城外李家農莊採購。

整整三年,也足夠把這六百多畝荒地,和兩座山給全部開發出來。

供養整個南志縣,貌似也不是問題。

而李家農莊的崛起,也並沒有威脅到其他農民的利益。

一是在林禾的要求下,並不會無節制的在一天內賣掉太多作物,甚至還會出一批給謝江,尤其是儲存時間稍長一點的,透過他的雜貨鋪,從而將作物賣到別的城市。

二是林禾每年都會留下大量農作物的種子,除了家裡需要用到的,剩下的林禾全都大方的表示,可以賣給其他人。

這三年下來,變化最大的就是城外原本的一片荒地,現在已經變成了大片的良田。

雞鴨鵝,豬牛羊的大量養殖,糞便澆灌了當初貧瘠的荒地,地上隨便撒一把種子,都能長出鬱鬱蔥蔥的模樣。

當然,與此同時最讓人麻煩的,就是地裡的野草也總是很多,前兩年尤其最甚,今年倒是好了些。

而這功勞,全都靠附近的村民,幾乎每天都有不少嬸子大娘,在地裡鍥而不捨的拔草。

當然,還有一些上了年齡的老人,林禾也是來者不拒,什麼摘豆子,撿紅薯,甚至還有拾麥穗的小活兒。

也沒給多少工錢,就是慢悠悠的幹,老人可以打發時間,順便賺點零花錢。

可以說,連帶兩座山,這至少一千多畝的田地,也給這附近的村民,城裡的百姓,提供了不少工作賺錢的機會。

這幾年,但凡提起李家農莊,就沒有不豎起一根大拇指的!

偏偏李家農莊除了埋頭苦幹地裡的活兒,對別的行業完全沒有任何妨礙,就連城外別的那些農莊,這兩年沒少跟李家買種子,產量都提高了呢!

林禾還特意統計了開發荒地前前後後的開支,所有盈利也全都記下來。

除了第一年開荒多,工錢發的多,買牛買羊花的錢太多,支收不平穩之外,後面兩年,農莊盈利非常高,其中大部分都是種菜賺的錢。

這還是除開葡萄酒之外的盈利。

要說葡萄酒,還有段故事呢。

當初劉冬兒跟他們一起來了南志縣,林禾安排她住在主臥旁邊的屋子。

剛到南志縣的時候,林禾就帶她去買了新的衣服鞋襪,還買了一些漂亮好看的飾品。

劉冬兒很緊張,但是拒絕無果,就天天很認真的幹活,但是李家家裡能有什麼活兒,衣服都是專門有人洗,每個月還會找兩個嬸子,把院子裡裡外外的收拾一遍。

所以除了做飯,平時幾乎沒什麼事情。

恰好她來的那段時間,青臾每天中午都會到李家睡午覺。

劉冬兒跟青臾認識了,於是每天跟青臾一起去地裡幹活,後來李長強的媳婦女兒過來了,青臾被林禾安排過去一起住了。

劉冬兒猶豫了幾天,也跟林禾說,想搬過去。

先不說劉冬兒跟劉青臾年紀差不多大,李長強膝下那會兒也只有兩個女兒,他媳婦懷老三的時候因為不知情,提水的時候孩子沒了,落了病根,之後再想要孩子,那就得看緣分。

比起長輝表哥這邊,長強表哥那邊的三個差不多年紀的女孩子,顯然對劉冬兒的吸引力更大。

林禾再三確認,確定她不是為了別的,就是想多一點同齡的小姐妹們,哪怕其實以她的輩分,長強的兩個女兒,還得叫她姑姑。

於是劉冬兒就搬過去了,那會兒才剛入秋,葡萄還沒熟。

等到葡萄熟了,大批大批的葡萄被送到李家的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