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質其實和計算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在的計算機是使用0和1來完成所有最深處核心運算的,而生命則是由雙螺旋基因來控制的,一個生命的成長、生存方式、繁衍方式,乃至整個族群的情況,都是由烙印在深處的基因所決定.”

“現在計算機都已經出現了三進位制計算機,生命基因是否也存在三螺旋的生命基因?”

“理論上來說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相比起雙螺旋基因來,三螺旋的基因更加穩定,同時也具有更多的豐富表達,因為其組合比起雙螺旋基因來要更多.”

“但是三螺旋基因理論上應該是喪失了進化和變異的可能,因為其基因太過於穩定,而雙螺旋基因則是擁有無限進化的可能性.”

“如果真的存在三螺旋基因生命的話,是否三螺旋基因的生命天生就比雙螺旋基因的生命要更強大和完美?”

“因為根據數學理論來說,三螺旋基因的結構更加穩定,更加完美,同時用計算機的理論來說,三進位制要比二進位制更高效,這是不是可以認為三螺旋基因比起雙螺旋基因要更完美和強大?”

“理論上當然是要更加的完美和強大,或許說不定我們雙螺旋基因生命進化的終點可能就是擁有三螺旋基.”

“三螺旋的基因因為有三螺旋,所以其理論上應該具有雙螺旋基因的所有能力,同時也具有更多的三螺旋基因才具備的強大能力.”

“而這些強大的能力可能是遠遠超乎我們想象,比如他們的壽命可能是以萬年來計算的,比如他們的學習能力可以達到極其恐怖的地步,又或者是像電影裡面的超人一樣,天生就擁有超能力之類的.”

徐雲鵬的實驗室內,眾多的科學家和研究員圍聚在劉遠的身邊,大家聽著劉遠的講課,同時也是和劉遠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

討論來、討論去,竟然討論到了三螺旋基因的生命的事情上。

對於這樣的討論,劉遠還是很喜歡的,因為科學本身就是如此,在現有的基礎上透過抽象的思維去不斷的總結、討論,推匯出各種各樣的自然科學規律出來。

討論式的探討、教學方式,也是一種非常能夠激發人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的方式,這一點在歐洲地區的大學之中是非常普遍的。

很多時候,在一個教室裡面,一個教授帶的學生可能並不多,有時候僅僅只是十幾個學生,大家坐在一起,就一個問題,不斷的去討論,互相的去爭辯,提倡質疑和反對,倡導自由的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性的思維方式。

在這樣的方式下,以興趣愛好為引導,在各個領域都能夠不斷的湧現出一些天才的科學家。

反觀我們的教育,更多的還是以填鴨式的教育為主,只有不斷的將各種各樣的知識倒出來,然後填進去,並不注重學生互相之間的討論,和培養抽象思維能力以及發散性的思維方式。

正所謂‘知識可以傳授,但智慧不能’,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知識和智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知識可以寫在書上讓人去學,但智慧卻是無法寫出來傳給人,有些東西,你悟了,那你就懂了,否則縱然是說的再多,你也始終不懂。

科學也是如此,它其實最需要的就是有悟性的科學家,因為在一片漆黑的道路上,你學無可學的時候,需用的是一位位科學巨匠用自己的智慧去點亮前進的道路。

相信自古以來被東西砸到腦袋的人很多,很多,肯定不止牛頓一個,但牛頓可以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其他人為什麼就不行。

同樣都是被砸的腦瓜子疼,有的人只是在罵罵咧咧,摸著腦袋,而牛頓卻是已經思索其中的大智慧。

劉遠自己在傳承種子學習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