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怨謝琬。殷煦是宮裡第四代上的第一個子弟,除了他,現如今都再沒有別的小孩子。
埋頭寫字的謝琬抬起頭來,說道:“因為是過來幫忙,怕他搗亂,所以沒帶。”除了這個,其實主要是因為隨著殷昱對搜查七先生的力道漸漸加大,她也越來越覺得帶著殷煦出門不安全,尤其是宮裡。而安穆王府殷昱早就做了萬全的安排,只要他不出門,可保萬無一失。
德妃笑了下,將手上單子遞給身邊女官。
謝琬道:“從前娘娘剛進宮時,不知道這些事情都是誰做?”
德妃遙想了下,說道:“我初進宮時,那會宣惠皇后已經不在了,管後宮的是裕妃,也就是後來的孝懿皇后。那會兒我們連過問這些事的資格都沒有。”
謝琬笑道:“從來沒有聽說過孝懿皇后的軼事,不知道是個怎樣的人?”
德妃也笑道:“皇后極好相處,大方,賢淑,溫慧,她與宣惠皇后一道入宮,宣惠大一歲,相較之下,孝懿卻倒像是姐姐似的。
“因為宣惠雖然善良聰穎,但是性子嬌俏,常與皇上鬧點小別扭,那時都年輕氣盛嘛,宣惠又是家裡的嬌嬌女,雖是進了宮,也難一下子改過來。而孝懿因為是家裡的長姐,性子就沉穩多了。當時宮裡只有一後一妃一嬪,皇上又不大喜歡蘭嬪的寡言,於是每當這種時候,只好孝懿過去勸說。
“我記得後來孝懿皇后偶爾跟我們說起往事的時候,常常笑嘆那會兒就跟哄兩個小孩兒似的,這邊勸完了那邊得去勸,那邊勸完了這邊又得勸,還非得勸好了不可,若是勸到一半撂開不幹了,兩個人中間必有一個會纏到她宮裡來。”
德妃說到這些,一面笑一面微嘆,面容上佈滿了感傷。
“這些其實都是後來我們聽說的,據說正是因為孝懿皇后的大方寬容,宣惠皇后駕崩之後皇上才會那麼信賴她的。”
謝琬說道:“既然如此,那皇上當時為什麼沒有把惠安太子交給裕妃照看呢?”
“那是因為,孝懿皇后在憂心病重的宣惠和年幼的惠安太子時,因為憂心正好也小產了,身子竟然受了虧損,皇上才把他交給了蘭嬪。”
“哦?”謝琬詫異起來,“孝懿皇后也曾遭遇不幸?”
“是啊。”德妃點頭道:“皇上那會兒才親政不久,忙於政事,又惦記著宣惠,孝懿皇后為了分擔,於是一天裡十二個時辰倒有八個時辰在鍾粹宮守著,也不知道自己有了身孕。等到宣惠駕崩之後,果然就出事了。當時真是禍不單行。那時候我雖沒進宮,但是後來聽說時也覺得抑鬱得慌。”
謝琬聽到這裡,也再笑不起來。
當時後宮的情形竟是這樣的,她原先以為孝懿與宣惠之間定有不和,因為按照後宮生存法則來說,地位越是相近的人彼此的競爭力越是大,而德妃給她描繪的,竟是副安穩和樂的面貌。如果當時的後宮環境接近於理想化,那麼惠安太子的死怎麼解釋?
如果那場天花真的只死了他一個人,那麼怎麼樣都帶著幾分陰謀的味道,在那樣環境下,惠安太子本身簡直就是個宮斗的活靶子。當然,要歷來賢惠寬厚的孝懿太后在自己失去了孩子的情況下突然起心去害惠安也不太可能,所以,這其中肯定還有內幕。
“當年的天花為什麼只害死了惠安太子一個人呢?”
“哪隻一個人——”沉浸在往事裡的德妃脫口而出,但說完之後她又立即收住口了,嘆道:“好了,都過去多少年的事了,好多我也記不清了。不要再打聽了,仔細皇上知道了又要訓斥你。”
謝琬聽到她前半句身子便已驀地坐直,原來不止一個人,那還有誰死了?怎麼始終都沒曾聽人提起?是無關緊要的宮人還是重要到不能亂說的什麼人?
“娘娘!”她抓住德妃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