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父皇稟明自己的心意,功蓋千秋的一代帝王李世民,就因病情加重,不久便撒手人寰,臨終之際,託孤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李世勣共同輔政,李治登基之後,史稱高宗,長孫無忌出於政治需要,拉攏曾被自己打擊的關隴貴族,立太原門閥貴族王氏之女為皇后,後又為安撫立儲之爭中,擁戴有功卻未實際獲利的宋國公蕭禹,將其侄女蕭美人納入宮中,封為僅次於皇后的淑妃。

李世民病薨李治繼位的訊息,佈告天下,身處白馬寺的媚娘喜上眉梢,想著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每天都在廟口等著李治宣她進宮的聖旨,然而,李治的訊息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毫無回應,媚娘每一天的失望都在加重,恍惚不可終日,身影逐漸消瘦,一日與寺中水井打水之時,看著水面上已然形如枯槁的自己,失望之下,竟欲跳井自盡,好在被巡視的僧人攔下,本以為自己意欲投井自盡的訊息能夠引來高宗的回心轉意,然而依然是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心如死灰,對愛情不再抱任何希望之下,媚娘想到了道宗宗主,修書一封乞求他的幫助。

其實李治並非薄情之人,無奈登基之後,舅舅長孫無忌不光把持朝政,內廷之事也盡在掌握,所有旨意須得他同意之後,方能發出,高宗終日俗事纏身,找不到機會迎媚娘進宮,無奈只能一等再等,一拖再拖,時間很快過去,轉眼就是他登基的第二年。

除了媚孃的憂愁之外,身處東海陳唐關,協助大將軍蘇定方抗擊高句麗泉蓋書文的儒門聖人李淳風也同樣擔憂,為履行當年對虯髯客的承諾,李淳風隨太宗御駕親征,功敗安市城下,太宗回朝之後,自己因愧疚留在陳唐關,協助調配後勤物資,防止泉蓋書文入侵,但已盡失京畿權勢之心。

又因辯機大師自盡一事,釋宗明面上告罪自罰,私底下卻是義憤填膺,尤其是達摩院的羅漢,更是為報辯機之仇,暗助吐蕃松贊干布,擾亂大唐西陲之地,李淳風東奔西走,為大唐的邊境防守絞盡心力,協調各地儒門出身的太守輸送物資,但各地自重之心卻是越來越重,李淳風感到心力憔悴,力有不逮。

太宗末年,儒門捲入儲位國本之爭,李淳風深感大事不妙,雖身為聖人,也只是代文廟天下行走,現今天下郡縣太守,雖大半為儒門弟子,然京畿權勢卻依然在開國元勳之手,而儒門之內的世家權貴,如清河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滎陽鄭氏此等,根本不聽他勸說,為自身利益,挾裹部分門人爭權奪利,敗於長孫無忌之手,如今他隻手遮天,權傾朝野,只怕藉著天威浩蕩,對付儒門,當即修書一封,要求翰林院諸人不得參與朝野之爭。

但他的擔憂卻是多餘,永徽二年年中,洛陽城中彗星劃過,將黑夜照明如同白晝,天空中現日月同升之象,道宗三清算出卦象,天魔降臨,並明言此天魔為女性,訊息傳到長安,京畿惶恐,權臣之間互相猜忌,加重了已經失寵的王皇后的疑慮。

王皇后自小嬌生慣養,未學女經,不知婦德為何物,性格乖張暴躁,入宮之後,常因瑣碎之事而大發脾氣,導致高宗對其產生厭惡之情,承歡之事多半胡亂一通,草草了事,一直無法受孕,情急之下,納宮人劉氏所生高宗之子李忠為太子,以保皇后之位,然而,蕭淑妃入宮之後,深得高宗之心,其宮殿夜夜笙歌,歡聲笑語,與自己的清冷形成鮮明對比,天魔降臨的訊息傳來,感到後宮之主的位置壓力倍增的王皇后,顯然將蕭淑妃當作了天魔,到明玉宮朝拜三清,希望借道宗之力,消滅天魔蕭淑妃,老道的袁天罡藉此機會,送出箴言一封,上書一語,引虎驅狼。

愚昧昏庸的王皇后,找來自己的舅舅柳爽相商,柳爽昔日曾問道龍虎山,修道於白雲真人座下,是袁天罡的未記名師弟,受袁天罡所託,柳爽將頭腦簡單的王皇后的目光引到了白馬寺媚娘身上,謀定計劃,接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