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權取其輕,儒門權貴商議之後,決定暫時發下矛盾,攜手武則天共同對付中宗李顯和皇后韋香兒。
有意繼續把持朝政的武則天,笑納儒門權貴送上的誠意,在中宗李顯登基六週之後,在洛陽皇宮百官上朝之時,由金吾衛統領程南英的帶領,上朝宣讀廢黜中宗李顯的旨意,對武則天的舉動早已心知肚明的百官,當即配合武則天,高呼皇恩浩蕩。
面對強大的母后武則天和百官的呼聲,毫無政治勢力的中宗李顯暗淡離場,廢為廬陵王,皇位由他的弟弟,更加無能弱智的豫王李旦繼承,史稱睿宗。
睿宗登基之後,武則天的權勢如日中天,儒門權貴毫無抵抗之力,仍由其從幕後走到臺前,直接坐在皇位之上親政,皇帝睿宗只能坐在其旁,不能言語,大權獨攬的武則天,冊封過繼給她父親,作為她這一支武氏繼承人的武承嗣為皇嗣,並追封其祖先立武氏七廟,以彰顯武氏一族的尊貴,更令儒門權貴不安的是,武則天以自己的名義,下發了在儒家禮儀中,只能由皇帝頒佈的大赦令。
大赦令一出,兩京群臣十分惶恐,牝雞司晨的流言隨處可聞,而將這一切看在眼裡的懷義羅漢,又想出火上澆油的一招。
原本因生魍魯莽之下,自行其是殺掉明崇儼,而懼怕被牽連出前太子李弘之死,不得不蟄伏的懷義羅漢,對於武則天不擇手段的坑害李唐王朝,欣喜若狂。為了讓這團火焰更加猛烈,懷義羅漢讓生魍在民間造勢,說,
高宗李治彌留之際,曾留有遺旨一份,私下交予道士洪吉帶給道宗宗主袁天罡,言明,
“借道宗之力,護衛李唐江山,非李姓王,桀之。”
武則天的行為,讓這則流言越傳越烈,失去力量的儒門權貴也是順勢炒作,大肆宣傳:
“只待明堂開館,道宗宗主袁天罡出關,便是這妖婦斃命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