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姜常喜的手,也不知道要說什麼。

跟著就聽姜常喜說道:“何況,母親的嫁妝,咱們也要準備。”

周瀾都愣了,沒聽說過。大寫的尷尬呀。

思索片刻:“應該的,既然願意母親過的好,就該讓母親心無掛牽。”

看著媳婦的眼神都不一樣了,怎麼會有這麼善良的女子呢。

姜常喜:“我會替夫君大大方方,風風光光的看著母親嫁人。”

不,周瀾都沒有想過這個的,可為何不呢?左右都是如此,何必畏畏縮縮。

周瀾:“不管母親嫁給何人,我都會讓人知道,是我周瀾的母親再嫁。”

姜常喜點頭,總比讓人說林氏的那個繼子要好。這就是為什麼要出人頭地了。

別看是一樣的關係,說法不一樣,代表著兩邊的身份不對等。

周瀾心緒平和後:“讓你為難了。”

姜常喜渾不在意:“如何就為難了。”

周瀾心說,婆婆嫁人,兒媳婦操辦,難道當真是讓人說著好聽的嗎。哪能不為難?

她一個女子,小小年紀卻擋在了自己前面。若不是樁樁件件事情都躲不過這次府試,他肯定不能讓媳婦自己去京都的。

姜常喜:“咱們是夫妻,你府試過後不是也要去京都,同我一起的嗎?”

跟著:“我不過是去打個前站,先去看看娘。重要的事情還得夫君來辦。”

周瀾:“距離府試也不過月餘,應該是趕得上,我不會讓你一個人面對這些的。”

姜常喜:“我覺得這真的沒什麼,不過能同你一起在舅舅家,我還是很喜歡的,娘也會很高興的。”

周瀾:“到了京都,打聽出來對方什麼人家給我來信,我會拜託岳父大人打聽一下對方什麼人家,什麼品行的。”

姜常喜點點頭,然後姜常喜同周瀾抬頭,一同嘆氣,他們明明就是還沒有圓房的小夫妻,為什麼有了共同嫁閨女的感受。

天知道,他們只有嫁自己(娶媳婦)這樣半生不熟的經驗呀。

小兩口就此開始正經八本的商量林氏嫁人這件事情。

關於嫁妝的事情,周瀾:“你把家裡的銀票都帶在身上。”

然後看向姜常喜:“我以後會置辦更大的家業,都記在你名下。”

極為認真的說了一句:“都放在你的嫁妝裡面。”

姜常喜認真的斟酌一下,才回答周瀾:“這個真不用。”

周瀾很堅持,萬一自己隨了親爹短命,他不能讓媳婦孩子,面對他這樣的局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