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說什麼姜氏既出就該一鳴驚人。

意思就是老三學問好,卻不適合官場,仕途走不遠,不如為姜家的名聲,該繼續做學問。

老三搭進去仕途,為姜家用來刷名聲。換成他是老三,心氣也不會順的。

姜大老爺都不知道,若是母親也不在了,姜府是不是還能拴住老三這匹倔驢。

姜三老爺帶著周瀾,這對翁婿去莊子的路上,還請了老族長作見證。

姜三老爺收斂方才的狷狂,在老族長面前,很是端得住親家老爺的身份,可也和和氣氣的,自家閨女在人家地頭上呢。

姜三老爺面對周老族長比做學問還謹慎,這分寸之間,必須拿捏好。

姜三老爺:“他們還小,虧得身邊有您這樣睿智的族老看顧。”

老族長:“羞愧,羞愧,周家二房的行事,我實在是羞於出口,不過二郎那是不錯的孩子,兩孩子相處的也好。在我周家族親這塊,定然沒有人為難兩個孩子,這點老丈我可以保證。”

姜三老爺:“能得族老如此看待,如此迴護,是兩個孩子的福氣。”

跟著對姑爺說到:“獨木不成林,要知道同氣連枝,好好同族人相處。”

人家這話說的多在理呀,不愧是保定府根深葉茂的大家族。

周瀾作為小輩,岳父說什麼就是什麼:“小婿牢記爹的教誨。”

然後翁婿兩人才道明瞭過來的意圖。

老族長聽了之後,替周瀾高興,到底不是周家一般的子弟:“二郎這就有了先生了,我還說等你們安頓好了,讓二郎同族裡的孩子一起去鎮上讀書。如今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周瀾:“小子同內人商量著,想要請老師幫忙介紹位先生過來族裡這邊教書,主要是小子學業不精,不敢隨便麻煩老師,想著私下裡補一補課業。同族兄們一塊讀書,也好知道自己的斤兩,不知道族裡可有這樣的地方,安置先生。”

姜三老爺就點點頭,這點子好,非常好,若是能如此,那才是兩個孩子在族裡的立足之本。

姑爺年歲不大,說話可圈可點,很是周全。

老族長都激動了,能擁有族學,那才是家族繁衍,興盛的根本:“如此當真是大好,二郎呀,族裡願意一起供奉這位先生,還請你老師費心。”

周瀾就偷眼看自家岳父,老師那邊還沒有拜呢,可岳父這邊肯定能搞定。

可說這話的時候,自己不夠圓滑,把岳父給撇下了。如今可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