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縣的大軍如期出征了。

在寫給兵部的奏報中,林海承認了自己訓練了多達一萬的精銳士兵,再加上民夫,傾巢而出的清河縣湊出了足足三萬人的隊伍,號稱十萬,頗有氣壓西南之勢。

但是根據兵部的分析,由於不缺鐵,林海最多是給幾千個強壯一點的男丁配備了兵器,可能還有一些簡陋的甲冑,再湊點老弱病殘當作民夫,滿打滿算能有個萬把人。至於所謂的一萬精銳之士,大機率就是虛報編制等著以後吃帝國空餉的手段。這樣的手段用的人多了去了,林海也不是第一個,根本瞞不過兵部老爺們的慧眼。

當然,高斌比兵部的堂官們更加的理智和了解清河的實力,他初步判斷林海應該說了實話,一萬裝備精良計程車兵是肯定有的,不然林海沒有那個魄力去攻打齊天寨。

真實的情況只有少數人知道,但高斌和兵部的各位大人都不在其列。

清河縣的編制裡的的確確有三萬人,鳳凰山軍營的名冊上也的的確確有三萬人,但這裡的三萬人不僅包含了清河在各地的武裝力量,甚至包含了齊天寨中能夠算得上自己人的那一部分。

而前段時間看起來轟轟烈烈的大練兵,其實也只是林海檢閱和考察自己武裝力量的一種方式而已,簡單來說,林海不可能家裡連個看門的大爺都不留,把所有能打仗的都拉到前線去,更不能下令讓齊天寨的一部分人砍死另一部分。

所以,雖然他盡了全力,他切切實實只拉出了一萬的戰兵,這裡面的新兵比例也高達六成,但是林海相信,只要打上一兩仗,自己久經訓練的新兵會很快變成老兵的,至於這裡面可能會附帶的傷亡,這時候也顧不得了。

用林海的話說,現在整合齊天寨,算不得是最好的時機,但是這是唯一的時機。當初為了快速吞下祥雲省,造成齊天寨控制祥雲省的既定事實,齊天寨收編了太多不可控的力量,而現在就是山吃海喝的後遺症來了,嚴重的消化不良一定會削弱林海的戰力,這是客觀規律決定的,不會以誰的意志為轉移。

為了不節外生枝,林海甚至第一次這麼誠實的向兵部上了奏疏,可惜除了高斌沒有人相信,而高斌在做出這樣的判斷之後也開始不相信自己了,畢竟如果清河縣真的這麼強,為什麼自己還活著?

面對林海赤裸裸明晃晃的進攻,陸友代表齊天寨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如果去掉演說詞當中少兒不宜的詞彙,大概就還能剩下一句:“我們要派出最好的好漢,一舉打垮清河縣,好漢將獲得全部的戰利品。”

當陸友以震天王的身份說出這句話,並且與手下諸多頭領盟誓之後,這句話就變得非常的可信了。

經過一整個晚上的討價還價,平時很喜歡和陸友唱反調的後來收編的山匪頭目代表曹大當家被舉薦為齊天寨的先鋒,他將帶領所有願意和他走的人馬去“輕輕鬆鬆幹掉那群剛剛丟下鋤頭的農夫。”

當然,曹大當家是不肯白乾活的,甚至說全部戰利品歸他,他都嫌少,更何況戰利品他也是要和別人分潤的。所以曹大當傢俬下了另外七個平日裡被陸友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大當家,共同向陸友提出了一個新的分配方案。

八家聯軍把所有的戰兵湊一湊,能湊出兩三萬人,嗯,是的,沒有一個精確的數字,畢竟各位大當家也沒有閒到沒事就數一數自己的兵馬,所以兩三萬是他們能給出最為精確的數字了。

八位大當家會帶著這兩三萬戰兵迎戰林海區區幾千剛剛由農夫和流民轉變而來軍隊,而陸友只需要給聯軍提供後勤和幫著照顧留下來的老弱病殘就行了。倘若聯軍贏了,則聯軍就順勢攻入西川,從此以後,與陸友劃省界而治。至於打輸了怎麼辦,這個大家都想過,但是沒人敢提,畢竟要是兩三萬人打不過人家幾千人,後面自己會被怎麼處置,肯定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