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大宗師 (第1/2頁)
帝國的紛爭為什麼不能玩了 李淑坤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又是一年春好處。花開時節萬物新。
泰宗山下,桃紅杏白,李乂和老道幕天席地,喝茶論道。
知道師父和老道要遠行,李乂戀戀不捨,眼中似乎含著淚水,對老道和師傅俯身拜倒,“前輩和師傅雲遊東海,特來相送,受小子一拜。”
老道看出李乂眼中的離別悲傷,豁達笑道:“御風而行,逍遙之遊,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於無窮,這是歡快之事,怎有生死離別之意。”
李乂收起悲切,“前輩追求大道,小子不知道何時能再見先生,小子承蒙前輩教誨,終生受用無窮,感激肺腑,前輩此去,可有什麼要交代弟子的。”
老道浮塵微動,正色問道:“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訊息,安有常則?千變萬化,未始有極!弗羊,可知何意?”
“請前輩賜教。”弗羊謙恭的拿出筆墨,準備記錄。
“人生何其短暫,生命何其渺小,天道深遠精妙,根本就無從探究。老夫雖活了無數歲月,但何時窺透過天機!”老道看到李乂認真的傾聽記錄,頷首讚許,“真人恬漠,獨與道息,心靜如同寧靜深淵,身動好似不繫之舟,在齊同萬物、泯滅生死之中逍遙自得!其實,貧道何曾真正跳出這世俗窠臼,我本是大公教長老,悲憤於懷才不遇、感傷於身心疲憊、惆悵於前途未卜,終是不能化解心境。”
李乂很是好奇的問道:“前輩走過怎麼樣的路?”
“貧道本命王禪,走上修道之路時,族人還是大弓部落,部族何等強盛。”老道眼中浮現追憶之色,“貧道作為貧家子,被送到昆嵛山,服侍仙長,了斷塵緣。師傅元真子悉心教導修行法門。在這條路上,貧道天資不佳,見事不敏,也無大機緣,憑藉的不過是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無所畏懼的勇氣,才一步步走到今日。”
老道心思幽幽,“見過多少陰晴圓缺,悲歡離合啊!貧道打算離開這紛擾世間,前去方丈島探尋機緣,若能出實化虛,就可以得道成仙,飛翔於天地了。”
“前輩經常提到道,何為道?”李乂依然不理解“道”的深義。
老道走到窗邊,看著蒼穹澄清,悠悠言道:“道者,廓四方,拓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植之而塞於天地,橫之而彌於四海;約而能張,幽而能明,弱而能強,柔而能剛,橫四維而含陰陽,紘宇宙而章三光。”說完,便帶著深意的笑道:“你師傅從來沒有問道於我,他心中自有他的道了。”
黑伯爽朗的笑道:“小子,哪有玄而又玄,你看!”說著,走出房間,站在庭院中,指著四周,“這天是虛的,這地是實的,這山是高的,這水是向下流的,這花草開了又敗,這鳥兒去了又來,我來到了這裡,我們成為師徒,這便是老道口中的道了!可是,你若問什麼是道,能回答出來的道,那便不是道了!”
玄機子意味深長的笑了笑,“弗羊,你師傅懂了!”
李乂似是而非,不惑不解,“得道便是真人,師傅也是真人?”
“真人者,不知悅生,不知惡死,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老道看著野望,緩緩言道:“你師傅做到了,貧道卻沒有做到。”
對這個答案,李乂略感驚異,“師傅便是大宗師?”
凝思片刻,老道點頭,“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便是大宗師。”
低頭沉思,李乂又問道:“前輩,如何才能窮究這天地之道?”
老道搖頭,“何以窮究?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便是至了!吾生有涯,而知者無涯,怎麼能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這種無窮無盡之中那?”
李乂聞言,分外驚駭,“前輩這是讓弟子糊里糊塗?”
老道微笑,“大而無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