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你別怕,我沒啥惡意的,剛剛的狼就是我幫你趕走的。”

那隻大狐狸搖了搖頭站了起來,卞老闆這才注意到狐狸的樣子,這隻狐狸通體橘黃,只有胸口是白色的,毛髮油亮好似打過蠟一樣。

剛剛狐狸說話的時候也沒有張口,不知道是從哪個部位發出的聲音,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這些,而是狐狸的背後竟然扇子面一樣有好多條尾巴。

那隻狐狸走到了卞老闆的面前,動了動耳朵又開始說話了。

“娃娃,我曾受過你家祖上的恩德,是修仙的動物,我是來報恩的你不要害怕。“

原來呀卞老闆的祖上名叫卞禹禎,是明朝末期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道士,會醫術,並且精通禳鬼之術。

有一天呀,這個卞禹禎道長在上山採藥的時候,就發現有一隻野狗在撕咬一隻狐狸,滿地都是狐狸的毛和血液。

卞道長瞬間就惻隱之心大爆棚,拿起了挖藥的鎬頭去打那野狗,野狗貌似也已經餓了好多天了,沒啥力氣去與人爭鬥,見卞道長來鬆開嘴就跑了。

攆走了野狗,卞道長蹲下身子去檢視狐狸的狀況。

發現這隻狐狸的腸子已經被掏了出來,趴在地上喘氣,嘴裡全是血沫子,已經回天乏術了。

見卞道長看自己,那狐狸虛弱的嗚嗚叫了兩聲似是在感謝,但眼睛裡卻噙著淚滿眼的不甘看向了遠處的一堆枯草。

狐狸躺在卞老道的懷裡沒一會就不動了,他不忍心看到這隻狐狸白骨喧天,於是拿起小鎬頭就近挖了個坑將狐狸埋了進去。

就當卞道長站起身來想繼續採藥時,忽然發現之前狐狸看向的那片枯草動了動,卞道長大驚,早聽說過野狗記仇,難不成叫來同伴找自己尋仇來了?

往後退了兩步卻發現沒什麼東西鑽出來,卞老道大起膽子舉著鎬頭開道來到了那片枯草旁。

小心翼翼地扒開枯草,發現裡面並不是什麼野狗,而是一隻還沒睜眼的小狐狸。

那狐狸只有半個巴掌那麼大,看起來是剛出生不久,估計是剛剛死掉的那隻狐狸剛生下來的。

應該是生產的氣味引來了野狗,為了自己的孩子,母狐狸將野狗引到了遠處,最後被野狗給咬死了。

卞老道也納悶理論上來說狐狸應該是多胎動物,每胎五到十五隻不等,為嘛只有一隻吶?

又在附近找了一圈也沒有發現別的小狐狸,只能當是被別的野狗叼去了。

這麼小的一隻狐狸若是放在原地,那迎接它的必定是個死,懷著救狐救到底的心態,卞老道將那隻小狐狸連同著枯草一起放進了揹簍裡。

由於害怕野狗的報復,卞老道藥也不挖了,逃也似地就下了山。

鄰居家的大黃狗剛生了一窩小狗仔,於是卞老道就時常問鄰居借點狗奶去喂小狐狸。

卞老道此刻已經五十多歲了,媳婦難產死了,只給自己留了一個兒子,又經常出去做生意不在家,這隻小狐狸就成了卞老道的精神寄託。

卞老道經常給小狐狸講一講修行的道理,也不管它聽不聽得懂,只當是聊天。

那小狐狸卻聰明的很,每每卞老道跟它說話他就嗚嗚的回應,逗得卞老道哈哈大笑。

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十年,那一年秋天,臨縣鬧了瘟疫,卞老道被請去治病,卞老道醫術精通,費了點勁還真就給控制住了。

但是卞老道自己卻也染上了瘟疫,所謂醫者不自醫,卞老道知道自己大限將至,為了不傳染給別人,在山裡建了個茅草屋自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