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甚打扮,儀容上不修邊幅,特徵如下:一、五名女子多以四方臉、菱形臉、葫蘆臉、圓球臉為主,此等女人不知道以形補形的道理,否則會多吃瓜子或者錘子,哦不,應該是錐子。而其發黃的厚厚眼鏡,和列文虎克手中的放大鏡無異,把死魚眼放大成蛤蟆眼,她們說話也慢吞吞,生肖當屬樹瀨;二、本來不多的男生則多佛系,除了三位初有興趣來研究古籍的浮世少年,進來後發誓再不來,這裡的男生如佛陀般做事生活。平時少言寡語,近乎不談女色,如果目光同異性接觸,臉會發燙難受。

古籍館年老色衰,地理偏僻,位於圖書館的四樓最左側,門庭冷落,久而久之,便成了冷宮,來古籍館女同學,被外界看不起,也像古籍一樣,被束之高閣。而更慘的古籍館男同學,則被同館的女同學看不起,表示:“願獨身,也不願隨便付予爾等。”氣的男同學反駁道:“吾等寧死,也絕不願委身奉之”。這引得4樓的電梯也受到歧視,倘若一同學在電梯裡按“4”,則會遭來其他樓層同學的輕視,所故要到古籍館,有的同學先到3樓或者5樓,再轉而來到4樓,活像地下黨做事風格。有教授心理學的老師,對這裡的學生以怪物相看,認為這裡人才極端,需要十分留意,建議學校取消古籍館,畢竟這“古”除了有陳舊的意思,還有“泥古不化”的況味。而古籍館的學生也不客氣的反駁:“此等教授,竟不知有教無類的古老明訓,實乃斯文敗類、學界垃圾!”還自寫一聯貼在古籍館門口:“入此館,須慎,稍翻幾頁,便能鉤沉書海,句句皆有百年史,字字皆有千鈞力。進斯門,要悟。讀罷數篇,更知劍論文山,筆筆都是經綸法,篇篇都是社稷情。”

相較而言,三樓的人文藝術館卻生意興隆、門庭若市,女生們花枝招展、群芳鬥豔,男生們也是玉樹臨風、各逞所能,故而裡面成雙入對、蝶舞蜂飛。平時只愛打扮的女生也來這裡,打著看書的幌子,來看“顏如玉”。大家爭奇鬥豔,就連廁所門口抖落的胭脂粉,都比漠河的冰雪還厚,更不說廁所會比桂花、梔子花、茉莉花、海棠花還香。每到夏日,短裙白腿,氣象熱鬧不說,高高的書垛也擋不住情侶之間眉來眼去,這當然也算學術交流之實踐罷了!白日裡圖書館秋波暗送,夜間校外賓館春潮再起。校外賓館餐飲無不興隆之理,善哉。窮則思變,上學期圖書館改革,為了提高利用率,古籍館出臺新政,此館通宵留客,以“讀者就是上帝”的理念滿足學生們聞雞起舞、挑燈夜讀之需求。館長力排眾議,配備了沙發,供同學們稍作休息,最良心的是到了冬天,還供給暖氣。比起別處,古籍館以讀者為上帝的理念,讓這垂死掙扎的淘汰產業,競煥發了生機,有個別學生,也就前來觀摩體驗。陸林宇就是其中的代表,一不做二不休,把洗漱用具搬過來,在這裡待了一學期,幾乎沒有回寢。可上學期,一名研究生學姐,因為不滿有的同學以黃包占座的行為,發表了帖子,引起了轟動,自己不知秦漢、無論魏晉,見事遲,才看見這篇廣而告之的帖子,文曰:

《圖書館的一些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