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第一個目標就是島國,這個目標他在登基前就已經選定了,選他的原因就是南朝徵西大將軍懷良親王扣留楊載使團的事件。

不光如此還有那首《答大明皇帝問日本風俗詩》,和祖來和尚三次窺視中原的事情,都讓他下定決心直接滅國。

而現在在得到了北宋的那些東西以後,他就更想動手。

雖然懷良親王在洪武十六年就已經死了,但是挫骨揚灰這種事,朱標還是做的出來的。

為此他還特意讓人在假扮島國來弔唁朱元璋的使臣,在大殿上背誦了《答大明皇帝問日本風俗詩》,挑起了滿朝文武的怒火,然後就開始了攻島的準備。

和北宋的時候不一樣,這時候的島國已經陷入了對神風的崇拜之中了,在忽必烈兩次的攻島中都出現了神風(也就是颱風)。讓他們陷入了一種外敵攻島就會被神風毀滅的印象,並把倆次戰爭的勝利都歸於神風上了。

可實際上第一次的時候他們是靠著自身的實力將蒙古的騎兵擋在了九州的山地上了,所謂的神風只是在第一次戰爭的後期和第二次戰爭時期才出現的。

而且並不是蒙古攻島就會出現神風,而是蒙古選擇了颱風出現的時節來攻島的。

而且這倆次攻島的主力都是江南兵,損失最大的也是江南兵,這些江南兵主要都是“自願參戰”的南宋張世傑舊部,人數超過了十萬,攜帶數量最多的東西竟然是農具,而不是武器,怎麼看都像是忽必烈故意在借刀殺人,借的刀就是颱風。

但是,這件事卻讓島國陷入了神風崇拜。

對這次朱標派人傳出的攻島的訊息是一點都麼有放在心上的,都認為這次大明會和忽必烈一樣被神風擊垮的。

只是他們沒想到的是在,朱標這次動手不是在夏季,而是在冬季,等到朱標的大軍登陸了島國以後他們才反應過來,倉促迎戰,結果被朱標的大軍一戰而下。

等到島國的那些武家將軍天皇什麼的被帶到大明的時候。

他們還在嚷嚷著大明不守規矩,一點禮儀都沒有,居然不宣而戰,讓朱標將她們放回去,約好時間按照春秋的禮儀再打一場,打贏了他們才服氣,不然死都不服。

而朱標只是淡淡說了一句,那就不服吧,就讓人將他們全部砍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