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級別的軍隊對戰古代騎兵,就像是二戰時期的墊腳布的騎兵衝擊德貓的裝甲部隊一樣,完全就是去送菜的。
耶律隆緒帶著部隊發起了無畏的衝鋒,在他看來宋軍這些人連戰甲都沒有,騎兵衝上去就是一場大勝,而且趙恆也在那裡,只要滅掉這支部隊,大宋就群龍無首了,倒是就立刻南下奪得漢人的萬里江山。
他想的很美,做的也很堅決,帶頭衝向了宋軍的陣地,身邊是新組建的鐵林軍身後是幾十萬的騎兵,他們義無反顧的衝向了宋軍。
耶律隆緒的人多麼,很多,因為別看雙方在幾個月內是大戰連場,實際上損失的並不大,在一般情況下,冷兵器時代的普通軍隊傷亡率一旦超過30%就會徹底報廢,但這是中原王朝能夠承受的極限。
原因不只是軍隊的訓練和指揮問題,最主要的是軍隊的構成,因為後勤需要,一支軍隊當中真正能夠直面敵人計程車兵的比例基本不會超過1\/3,剩下的2\/3與其說是士兵,不如說是苦力,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軍官也不會讓這些人站在前面對抗敵人,所以對中原王朝30%的損失,那就是戰兵差不多死絕了。
而在草原就不一樣了,他們出征的時候是全民皆兵的,因為他們的後勤就是隨軍的牛馬,所以草原的軍隊可以承受更高一些的戰損比,但實際上一旦他們超過了10%他們部隊就會出現混亂,超過了30%那就會大批的逃跑,在他們看來,我有馬我能跑的掉,大不了以後再回來麼。
可是這次不一樣了,宋軍的二十多萬幾乎全是戰兵,沒有多少的輔兵,而且就算是那些輔兵也是有戰鬥力了,而遼國現在已經是全軍殺紅眼了,需要造一個對手來發洩,本來應該是草原上的那些部族的,可是那些部族見勢不妙早就溜了,只留下了他們的食物,數百萬匹的牛羊。
一邊是帶頭衝鋒的耶律隆緒和麾下幾十萬殺紅了眼的騎兵,另一邊是裝備了大量火炮和機槍的宋軍,雙方都是抱著要徹底幹掉對方的決心開始的一場決戰。
數十萬的騎兵衝鋒那是相當的有氣勢,卓群派來的戰場觀察團(記錄片團隊)駕駛著幾架直升機,詳細的拍攝著這場大戰,準備拿去作為影像資料,或者是某部電影的剪輯,之前遼國的內戰,馬赫他們就天天來來這裡拍攝,所以,趙恆來的時間才掐的這麼準,大戰剛結束他就出現了。
一場大屠殺就這麼開始了,趙恆他們早就佈置好了陣地,大量的鐵絲網布置在陣地之前,陣地上也佈置了交叉火力網,每名士兵都配備的幾十上百枚的63式木柄手榴彈,身後有著上千門的火炮,完全是武裝到了牙齒的地步。
就一次衝鋒,遼國的數十萬騎兵就折損了近半,衝鋒的時候他們都擠成了一團,倒不是他們不想分散包圍,而是宋軍選的位置太好了,在一條河的岸邊,遼軍無法分散包圍他們,而且宋軍都沒有著甲,這才是最關鍵的,一直無甲的部隊,在騎兵面前就是待宰的羔羊,只要衝上去就行了,對方有沒有馬既是打不贏,又是逃不了,那還客氣什麼,直接全軍衝鋒就行了。
幾十萬大軍集合在了一起,先是小步的上前,這是為了節省戰馬的體力,畢竟他們也是剛剛才經過一場廝殺的,人還抗的住,因為雙方真正交戰的人其實並不多,但是戰馬體力的損失卻大了,鐵林軍已經換了兩次戰馬了。
全軍也都換了一次戰馬,畢竟他們都是一人兩馬或者一人三馬的,這些馬匹不只是戰馬也是他們的軍糧,草原民族的馬多,出戰的時候帶上牛羊戰馬,那就是後勤了。
現在遼國的軍隊只想衝過來,幹掉宋軍,然後吃一頓飽飯。
到了離宋軍陣地三千米左右的時候他們已經駕馭著戰馬快步走了起來,到了一千米以內的距離戰馬開始了小跑,到了五百米就開始了極限的衝鋒,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