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迴圈。

結果在儒家,荀子成了一個被打壓的儒家諸子,不過也是沒辦法的,誰讓他教出來集術法勢於一身的法家頂級大佬,韓非,和幫助秦皇一統天下的李斯。

一連教出了倆位法家頂級大號,而且還都成了法家在戰國末期的門面。

尤其是韓非,他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並且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為後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其學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運用的基礎,可以說他是以一人之力,將法家給合流了。

從那時起,荀子到底是儒家還是法家就再也說不清了。

而他的門生和家族倒是更喜歡和法家待在一起,畢竟荀子為法家培養了倆個一出山就成了門面的大佬。

這讓人怎麼說的,法家的第一位全修的大佬韓非子,就是荀子最得意的學生了。

戰國時期的儒家要評價的話,那就是能打會說,就是不會治國。

能打就要去看孔子,畢竟孔子和他老爹在春秋時期,那都是能稱為萬夫莫敵的大力士的。

不知如此,孟子和荀子能在稷下學宮成為大祭酒,那也是靠著一人能幹翻一隊齊技擊的武力才能坐穩的,不讓你白天剛剛當上大祭酒,晚上就讓人卸了吃飯的傢伙,這種事又不是沒有發生過的。

能說的話就去看看能在學宮當上大祭酒的那幾位吧,只有你舌戰群雄,辯倒了所有的對手才能成為大祭酒的,這種口才是可想而知的。

至於治國?在儒家面前不提這個話題大家還是好朋友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奉行儒家的國家,不論大小都是死球了,你敢信麼?

這就是事實,所以儒家戰國時期,在那些想要一統天下的諸國面前是一點排面都沒有的,而在當時的諸子百家面前那就是一個移動大血包,尤其是對於法家來說那更是如此的,法家的徹底成型,成為天下第一的學說就是源於儒家的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