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不出所料,其他的三脈都力勸趙恆選擇虛君制。

而且在點出了實君制種種的缺陷。

比如皇帝不可能代代出明君的,而且他們的下限是可以超出你的想象的,比如晉惠帝。這是曹王趙匡濟一脈說的理由。

還有容易出現外戚奪權,比如王莽。這是涪陵縣公趙廷美一脈提出來的理由。

也有可能是武將奪權,比如…………,太祖一脈突然覺得自己選的角度不太對。

這個就不說了,他們一脈就立刻把這事給打住了,再說下去對誰都不好。。

而太宗一脈的自己人,也就是老八趙元儼說了一句,也有可能會被自己的老婆奪權的,比如武則天。

這話說的其他三脈都高興了,因為,他們看到太宗一脈內鬥了。

於是他們就更加賣力的數落著實君制的缺點,說著虛君內閣制的優點。

最後在趙恆的小心的指揮下,他們終於達成了一致,一起壓著趙恆選擇了虛君制。

這下趙恆他們達成了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那就是大宋執行虛君內閣制。

不過在定下未來的制度之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還是第一人內閣首相該是誰?

趙恆本來想要老好人,公認的謙謙君子王旦,來出任這第一任首相的,可是現在的王旦畫風奇詭,完全是一個頂級武將的畫風,天天揮著一百八十斤的精鋼馬朔,完全沒有了老好人和謙謙君子的樣子。

倒是和儒家初期的那些喜歡武裝遊行的君子們有些相似,都是一樣的超能打,不過這種古仁人之風在北宋時期可是有點過了,現在的君子們都是要塗脂抹粉的,一個個都要和風中拂柳一樣柔弱才行的,雖然現在這種情況有了些改變,但要批次培養出能打的君子至少是要十幾年的時間的,畢竟這不是一代人的事。

更重要的是趙氏手底下的頭號保鏢家族,呼延家現在主事人,都表示了他們四兄弟裡任何一人單獨對上了王旦,那都是去送菜的;倆個人一起上最多也就是能逃命,至少要三個人才能保證戰平王旦,而想要打敗王旦,至少四兄弟是要一起上的,而且還要是王旦手裡沒有那根精鋼馬朔的時候,不然根本打不過的,這是個能和李存孝單挑都有五五可能的君子呀。

還有王旦的腰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掛上一對竹節鋼鞭,那一對竹節鞭的重量至少有五六十斤的,他們不敢保證王旦到底是不是會用那玩意的,萬一會的話,那就可怕了,這可是能碎甲的步戰神器,以王旦的武力要是會用的話,一整隊的甲士是拿不下他的。

也就因為這個原因,王旦被滿朝的大臣集體的排擠出了首相的選擇範圍,畢竟誰也不想面對這麼一位大佬的。

呂蒙正倒是合適但是他不想上這個位置,因為他要給自己的侄子呂夷簡讓路,他老了,可呂夷簡還年輕,而他一上去了,呂家至少在未來的二十年內是無法進入內閣的,而過了這最初的二十年,呂夷簡也就不可能再入閣了,也就只能蹉跎在地方上了,而他不上去,那麼不管是誰上了位,都會記他一份香火情的,這樣呂家至少還能興盛四五十年。

張齊賢也是合適的人選,可惜人家現在正在主世界呢,正在準備吃遍諸夏各種美食的,現在正在長安那邊努力呢,完全沒有心思來當這個首相的位置,為此他還說了一句天大地大美食最大,直接自絕了自己當選的道路。

而大家也因為這事更加的確認了,張齊賢就是個飯桶,不過趙恆卻私下裡給了張齊賢上億的人民幣,供他在主世界的諸夏吃喝玩樂。

而其他的向敏中、王欽若、丁謂等人,不是資歷不夠,就是有人不想讓他們上位。

最後他們挑來挑去,一直都沒有選出合適的人來,最後還是趙恆拍板,在寇準缺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