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乾的女兒已經考入杭城的Z大,一家人計劃在杭城定居,這個時候本公司若是能在杭城開發一個豪宅專案,他們自己就要買一套或者兩套,長久在這裡駐紮了。

用呂乾自己的話說:“我女兒本科四年,碩士讀個兩三年,之後如果願意學還要三五年讀博士。這一下子就是將近十年了,我在這邊買房子定居也很正常。再把老婆和岳父岳母接過來,家庭事業兩不耽誤。”

當初CY豪宅專案呂乾自己也訂了一套的,想著貸款買,結果後來客戶求著他溢價二百萬,他忍痛就賣了。

這次在杭城從拿地開始,他就決定要給自己買一套大戶型,將來也在這裡養老了。

“地在什麼地方?”林若妍知道杭城未來是準一線城市了,原書中有提到一些南方富商都會在這個城市買房。相對於滬市的高房價,這裡既有名勝古蹟曾為故都,又有西湖靈隱、錢塘大潮這樣聞名世界的旅遊必看景點,實在是很適合長居。

除了冬夏兩季,略有一些難熬。不過在科技手段加持之下,冬季可以採暖,夏季用空調,若是居於山水之中,也比常規普通住宅舒適許多。

杭城天然具備造豪宅的潛質。

“在餘杭鳳凰山。”呂乾說,“之前咱們不是在餘杭那邊有酒店專案麼?相關部門包括市裡都看到了成績,後來我組織了一下去參觀滬市的城堡豪宅,他們回來後就想著,要不然杭城也弄一個那樣的豪宅。畢竟南方並不缺有錢人,滬上那裡的專案匯聚全球的有錢人十八套還是太少,杭城目標就瞄著國內的有錢人,範圍會更大一些。”

林若妍點點頭:“那麼能給咱們多少地,多少錢拿?”

“目前商量是四百五十畝地左右,在山邊的,比滬市的地塊大多了,山水風景特別好,我到現場看過,價格也不算低,容積率卻很低,只有0.3左右。整體打包兩個億拿地,我們內部研究肯定是做別墅了。”

林若妍說:“既然你們研究過,那就說說定位。”

呂乾叫來了分公司設計部的負責人。林若妍一看就是當年第一批來杭城的那個綜合能力很強的小姑娘,設計部如今被她挑起了大梁。技術層面他們還是找了當地設計院返聘的老專家,不過在定位和策劃這個層面上,還是要看年輕人。

那位設計部總監把公司近期的研究成果做了簡單彙報。

林若妍聽出來了,按照專案的規劃條件,這個專案肯定是要做高階別墅,戶型面積區間現在有兩個方向,一類是四百多平米,一類是八九百平那種。主要是他們深入調研了市場,覺得總價天花板還是有的。真能支撐更高購買力的人群都去了滬上或者京市,願意在杭城置辦這麼大產業的人,還是會考慮總價。

林若妍略有點擔憂道:“我看區位似乎離著市中心很遠的樣子,十幾公里呢。”

設計總監回答:“的確,雖然綜合容積率0.3,但是我們做過一些測算,就是如果都做大別墅的話,每家的院子其實還是有點小。杭城九幾年出過上千萬的大別墅,我們去調研,發現人家容積率更低,院子特別大很氣派。住在那邊的人平時也不上班了,家中可能就男主人在市裡的高檔小區住了上班,週末回到郊區大宅子。”

林若妍感覺到大家的思路還是困於以前成功的專案了。之前京市的CY豪宅,和滬上的城堡豪宅,基本都是同類產品放在一堆,小區內不會出現高低配或者大小戶型差異過大的情況。那是因為整個小區面積非常小,總共也就是百十來套房子,佔地都不大,才要用純粹性來維持豪宅的基調。

而450畝地的山邊,有山地有臨河的景觀,本身地塊的跨度也比較大,這就意味著此產品可能要豐富一些。

既然當地人喜歡大院子的別墅,那麼就做一批大院子的頂級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