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矇矇亮的時候,皇帝帶著朝中大臣和後宮嬪妃頂著大雪南巡了。烏泱泱一大片人,還包括一些大臣的親眷。
這時候南巡,怎麼看怎麼透著不尋常。
許多百姓慌了神。一些百姓開始收拾包裹跟在南巡隊伍後面拖家帶口離開了臨都。
另外一些顧慮多一些的或者沒有條件得,看著這大雪天氣,卻不敢輕舉妄動。
若是在臨都,好歹還有一個容身之地,出了臨都,可是隻能聽天由命了。誰知道有沒有那麼好的運氣能夠跟著皇帝南巡隊伍一直到江南?
到了江南呢?人生地不熟的,又沒有親戚可以依靠,以何為生。
彷徨間,南巡的隊伍已經走遠,就算想去,也跟不上了。
只是一天時間,臨都城內便籠罩著愁雲慘霧。
“聽說張將軍和周世子帶著城裡的大半軍隊跟著聖上走了呢?”
“是嗎?這樣看來,臨都城多半是保不住了?”
“說是南巡,帶走了許多人和寶貝,光光是裝綾羅綢緞和寶貝的馬車,排起來就有一條街那麼長呢?”
“誰說不是呢?”
各種議論充斥在城中,許多人都灰了心。
不管怎樣說,大家認清了一個事實,夏兵圍城,皇帝帶著半個臨都南去了。
臨都雖說還是原來的臨都,但畢竟不同了。
正在大家六神無主之際,另一個訊息如同插著翅膀一樣飛過了臨都城。
“你可聽說,長平侯搭建粥棚開始施粥了?”說話的人隱隱帶著一絲興奮。
“真的嗎?長平侯夫人沒有跟著皇帝南巡嗎?”問話的人有點不信。
“沒走,我聽說長平侯夫人在聚義街搭了好幾個粥棚,搭建粥棚的還有永昌侯府。”
“若果真如此,臨都倒是還不至於沒救。”問話的人眉頭舒展了些,“這樣說來,慕侯爺說不定最近幾日就會回來了?”
“是啊,只要慕侯爺回來,臨都之圍有望解了。”
在聚義街的粥棚內,常落雲一身青色的便服,看著排隊前來領粥的百姓,溫聲道:“大家莫要急,這粥管夠,還請讓老人和孩子排到前面來。”
聽她這樣一說,一些排在前面的青壯年便自動讓了讓,讓老人和孩子往前走。
“真是好人啊!”一個老者端著一碗熱粥,顫巍巍地道:“我以為皇帝都走了,這臨都是沒有救了,怎知還有這樣一碗熱粥救我等於危厄。長平侯大義。”
“長平侯大義,長平侯大義!”
排著長隊的百姓齊聲高呼。
昨日一場大雪,讓原本就寒冷的天氣越發寒冷幾分,這對於飢寒交迫的窮苦百姓簡直就是一個劫難。
惟一期盼的,就是朝廷能夠放糧賑災。
哪裡料到,眼巴巴盼著朝廷賑災的百姓卻等來了皇帝南巡的訊息。
這無異於一個晴天霹靂,摧毀了大家最後一點念想,剩下的只有絕望。
哪裡知道,一大早聚義街上四散的白粥香味,給了大家一條活路。
“各位父老鄉親,你們放心,只要長平侯府在一日,便會一直給大家施粥,幫助大家度過嚴寒。”常落雲大聲道:“只是如今夏兵圍城,侯爺又去了青州,不知道大家願不願意,和長平侯府一起護衛臨都?”
護衛臨都?一干手無寸鐵的普通百姓,如何護衛臨都?
常落雲的話如同水入沸油,在下面引起一陣嗡嗡聲。
有大膽的青壯年便站出來大聲道:“夫人,某等一介草民,願聽候夫人調遣。”
常落雲大聲道:“好!”
“我臨都,果然多的是血性男兒,哪能忍受這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屈辱。”常落雲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