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妍又說:“這事不能咱們自己賺,還要拉上相關的人來做。比如CY區那些相關衙門口有誰家親戚想買房什麼的,錢不夠,我們私交好,可以借。訂金多少也是有對內價格和對外價格的。”

呂乾迅速一盤算,自家房子開盤價內部認購先按照四萬塊每平米,那麼四百平米的房子一千六百萬總價,兩折訂金就是三百二十萬,再優惠一下那也是三百萬一套收訂金。一個月推出十套以內,能收穫訂金三千萬左右。

第二個月再稍微漲點單價或者總價,畢竟豪宅一房一價很正常,似乎這麼弄起來也說得通,可以嘗試。林總指的這條路,實在是妙!

在書中那個時代,能拿出三百萬炒樓的人很少,很多人一輩子也就是能攢下幾十萬。別說普通人連想都不敢想,就算做生意的,這也是一大筆週轉現金,怎麼可能輕易挪動了來炒樓呢?

南方一些省份樓市泡沫歷歷在目,京市房價三萬每平米已經頂天了,各大報刊都對樓市高房價有了微詞。大家更願意相信,樓市價格不會那麼離譜。

現實世界中林若妍也曾經相信,樓市不會那麼離譜。不過一晃二十年過去,當初勒緊褲腰帶買房的人獲利翻十倍都是少的,比做別的生意都賺的多,那些總以為房價會降的人卻一遍遍被打臉。

這個時代的報紙上,還有痛斥一萬一平米高房價的說法,將來京師打著燈籠都找不到單價五萬以下的正經商品房了。

她現在豪宅也就是賣五萬一平米啊,多良心的價格。

現實中見過京市一套八十平米七十年房齡的老破小總價就高達一千萬的林若妍,對於目前所謂的“高”房價一點都不感冒,豪宅定價也不會手軟。

那邊營銷部想通了怎麼開源,從九、十月份或許就可以穩步有上千萬的大額進賬了,工程部和成本部不得不祭出降本增效的法子,從源頭上研究一下怎麼省錢。

對外他們可以吹自家豪宅單方成本每平米多少萬,實際內部的賬本必須要精算嚴格控制在一萬塊以下。

建築材料大批次採購能省錢,那麼精裝修大量要用的基本材料肯定也要用批次採購的法子省錢。

比如一米八對開包銅戶門和每個奢華的單元門,這種東西量也不小呢。一扇門省幾萬,二百多扇門這不就省出了一千萬?

當然一扇戶門四五萬,一個馬桶也上萬這種概念,成本部李嘉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去境外考察一圈才發現,這是豪宅“基操”了。豪宅的業主面子就要好看,不光園林景觀外立面,單元門、戶門那也必須都是普通人用不起的樣子。

國內無法降本仿製,那就去歐洲廠家談。二百多扇門,好幾百的馬桶呢,哪個廠家做我這一單,三年都不用幹活了。

此時國內也有了一些合資的建材品牌,豪宅內看不見的地方或者公共區域,那都可以用國貨。是不是真的物美價廉,就需要成本部工程部派人去廠家親自考察對比。

林若妍看著一堆總監研究完怎麼迅速回款,又絞盡腦汁想怎麼省錢,就很是欣慰。

七月的一個億她是穩能花出去的,說不定九月開始又能有大額進賬了,她心情越發好了起來,人有點飄:“系統,你看我是不是很有潛力能多活幾個月?”

敗家系統日常拍馬之後,還是很現實地提醒:【宿主光研究怎麼掙錢怎麼省錢,可想好了下個月怎麼花錢麼?這月能花的大錢都花了,下個月可沒有那麼大額的企業收購和工程款要支付,難不成還要去拍點什麼?】

林若妍一想也對,手頭上能執行的上千萬的大額合同無非就是收購外資企業、豪宅施工這塊,那些設計合同湊在一起也不到一千萬。

雖然下個月任重道遠,不過這月指標都有著落了,她憑什麼不能先放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