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妍發現員工們都奮戰在一線不肯休假,她只好拿出了另外一個法寶。她不是投資了體檢中心麼,強制給員工發福利,必須在1月完成體檢,身體指標不合格的趕緊休假。

林氏地產公司目前人數已經在六十八人了,她直接給每個人買了最貴的體檢方案,讓大家限期去完成。

本來年底,體檢中心的客流量比較低迷,這一波湧入,讓體檢中心又活躍起來。

別家醫院也有經營體檢專案的,看到這裡一年到頭天天顧客盈門,怎能不眼熱?各種變相打聽經營訣竅,似乎就要模仿這套“新穎”的模式,自家醫院也搞類似的。

於是梁老闆的母親聯絡了林若妍,說他們打算開始拓展連鎖店了。

開連鎖這件事是最初大家就達成共識的,那時候林若妍想多投點,老童和梁母都不太敢,直到生意做了小半年,客戶越來越多,一家店面顯然不夠了。而且京市這麼大,光是大國企就那麼多,分佈在各種城區。為了方便這些人就近體檢,以及搶佔市場份額,多開分店迫在眉睫。

林若妍就找了個時間去體檢中心那邊的辦公室開會。

這會兒張寰宇也放寒假了,被她拉了壯丁一起去。最開始核算相關成本和利潤的時候張寰宇也參與了,就一起再看看做連鎖怎麼弄。

這家體檢中心旗艦店一開始投資作價是二百萬,林若妍負責設計裝修和一些基本的裝置投入,比如空調飲水器什麼的。老童和梁母兩人湊了一年房租,低價進了一些二手醫療裝置,承擔招聘以及這幾個月人力運營成本。三人基本按照三三開佔股。

現在客戶找了不少,還採用了大客戶模式,就是大集團大企業批次採購服務,提前預付費用,他們的人按照規定時間段上門來體檢就好。這樣人可能還沒來,錢都已經到賬了。

體檢分了不同檔次,核算下來人均200元,一個大國企在職的和退休的加一起幾千上萬員工,他們拓展了幾家,到1月,他們入賬了將近五百萬。當然這些錢不能作為利潤,還要扣除相應的成本。

抹平了二百萬的投資,又續租了一年的樓,扣除2023年經營消耗的人力成本,還剩下不到二百萬。這錢不敢分紅,就想拿來投新的店了。

“二百萬不到是不是也就再開一家新店?”老童比較實在,他知道若是找別的地方租場地,同樣規模肯定沒有他這裡租金低。

林若妍說:“如果還是按照旗艦店這樣的模式做,那二百萬肯定不夠的。我們說的加盟該考慮一下了,小張你講講,我覺得來的路上你和我說的一個新的概念不錯。”

由於設計師民宿那件事情成功運作起來,張寰宇受到家鄉父老的尊重,學校內外也知道了他這號人物,他的自信心增長了不少。

他此時已經沒有了當初的羞澀,沉聲說道:“我那個雖然是加盟,不過或許與傳統的加盟不太一樣,運作好了,不用你們另外出錢,還能讓加盟商源源不斷提供利潤。”

張寰宇接下來講的模式在林若妍看來就是後世經典的S2B2C模式,那本來是網際網路電商活躍後產生的一種模式,現在看來傳統商業中也已經有了類似的苗頭,被張寰宇敏銳捕捉到,並提煉為可以實操的具體辦法。

眾所周知,體檢必須是實體店,不管是租還是買營業場所,都是一大筆資金,還要配置相應的人員、裝置。這就形成了重資產。如果想短期內開一大堆店鋪,又不願意自己出錢投資,選擇加盟模式,就要研究透徹人家為什麼要來加盟。

首先承諾年收益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第一年就有收益,做的好三年回本,往後就都是坐地收錢。有利可圖收益還穩定,一般做生意的誰不想這樣呢?

以前張寰宇提過這個利潤,那時候大家心裡沒底,透過開旗艦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