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生物醫藥基地 (第1/2頁)
開局虧錢虧成億萬富翁 幻如空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這個產業園的概念,是什麼都能裝的。就像是算命先生的套話,“客人一看就是有煩憂”,那不是廢話麼?沒事的誰去算命呢?
向女士既然問到這些,林若妍就順著這套往下展開。影視基地可以往產業園裡面裝,林若妍剛才提的那些專案也可以,其他的品類更是不限。
她記得書中描寫,大X這個生物醫藥基地,從千禧年初開始建設,最初只是幾棟樓,還要打著已經有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大旗子吸引企業的關注。一開始並不是特別提什麼生物醫藥。
往後逐年擴建,生物醫藥的大名目才逐漸立住了,到了二十年後建成區佔地將近十平方公里,工業產值突破一千六百億元、佔京市醫藥工業總產值的百分之四十,國家把無數重點國字頭的專案工廠、研發實驗基地都往裡面裝,妥妥臉面招牌。
本著這樣的“先知”,林若妍侃侃而談,講起了大X區這個產業園的發展模式。尤其提到了,不止是物理層面那些規劃配套,還要有各種政策配套,才能培育企業並留住人才。
這段已經超越了地產商賣地蓋房子那種庸俗的賺錢套路,而是上升到了更宏觀層面,用產業園這個工具,軟硬體上的政策配套,如何打造經濟發展的沃土。
其實林若妍能說的也就是這點皮毛,讓她往更深了講就不行了。
她現實中沒有從政的經歷,不過那些當官的愛聽什麼她還是知道的。他們想要解決經濟發展的問題,肯定不是賣地那一票買賣獲利就能滿足。所以產業園的概念,從規劃建樓開始,上下游產業鏈的培育,這片“大田”怎麼能迴圈耕作這套道理描述出來,比單純講怎麼炒作地價、蓋高樓改善區域面貌這樣空洞的說法,就更容易對上向女士的胃口。
林若妍說的也不吃力,畢竟二十年後現實世界的情況就擺在那裡,書中也都有關於生物醫藥基地的描述,她有詳細參考,能講得活靈活現,非常形象,讓完全不懂這些的老阿姨們也聽的十分有趣,不會枯燥。
於是這次小聚,向女士收穫頗豐,等晚上回到家中,把從林若妍這裡聽來的那些對著丈夫一頓輸出,區長丈夫頓時精神了,夜不能寐抓緊寫材料。次日拿著這些稿子,很明確提出了將現在已經初具規模的產業園幾棟樓,按照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的大方向建設的新思路。
區裡班子全都是人精,區長髮話,大夥一聽能不說好麼?至少這類新型的工業,可比影視文化那種聽起來高大上多了。國家也鼓勵能興國的實業,市裡本來有過一些口風,其他幾個不太行的區卻都不敢接,畢竟還沒有琢磨出來怎麼能賺錢,光聽著要一塊大地方蓋廠房了。
現在有了破題思路,本來以為是市裡強行攤派往外疏導產業區,如今班組成員終於明白了市裡的一片好心。所以他們必須率先表態把握住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就用“生物醫藥基地”這個更加具體的門類接下來。生物,他們大X區有啊,農田成片。醫藥,大X區現在沒有,放眼市裡別的區也沒有。他們就做這頭一份。
另外林若妍還提了,光讓馬兒跑不給馬兒吃草是不行的,既然要做這種高科技產業,那必須上人才。比如配套的高校實驗室,要引入園區,城裡那些高校地方太小無法容納日益擴招的需求,沒問題,大X有地方,給蓋南校區。就都守著產業基地周邊圈地,哪所高校願意來,就給圈最大一塊。學校教學、研發實驗、旁邊就投產,一條龍全搞定。
另外產品的原材料運入,產品生產出來之後往全國銷售,這都需要交通幹線支援,修路的由頭也有了,要修就修國家級別的,讓國家撥款。從他們區裡經過受益,高速一條不夠,那就來兩條。南邊是不是也缺個機場?京市這麼大,那個南苑小機場已經不太行了。
一個產業園,相應能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