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妍忽悠了郝河山入職,讓他去人力辦手續之後,關上了自己這間豪華辦公室的大門,開啟了電腦。

工作麼是不可能工作的。她當老闆的有啥工作,肯定是上班摸魚。公司才開張沒幾天,能拿到她眼前決策的事情幾乎沒有。

各部門總監自己組團隊,讓人力部總監給把關就行,她覺得自己的工作就是等著都招聘好了,在僱傭合同上簽名練練字。按道理這才過去了一晚上,那些總監光是約人面試都約不過來呢。

不過開啟電腦之後,她才意識到這個時代的電腦速度很慢,也沒啥遊戲玩。就算裝了最先進的網路,那也遠沒有幾十年後那麼快,各大主流網站基本就是門戶、電子郵件和論壇,文字多圖片少,標題中規中矩,爆眼球的新鮮的都沒有,螢幕再大也不能線上看片,自己弄個光碟,那肯定不如在家裡的影音娛樂室看大螢幕有吃有喝的愉快。

於是她又開始琢磨著,離開公司找別處消磨一下時光?

既然要做豪宅,她應該自己先去看看正經豪宅什麼樣子。現實世界裡,她研究過豪宅專案,憑藉著那個時候發達的網路資訊查詢資料,不光是全國各地,全世界知名的豪宅都有人採風後拍照分析。

她公司的老闆捨不得員工真的全國全世界各地看實景,就安排手下匯總詳盡資料,搞成PPT,時不時“雲”遊一下,也算是給大家開了眼界。

書中時代國內房地產才剛開始起步,豪宅的設計建造水平還停留在大別墅這個階段,遠沒有海外那些老牌資本主義會玩。

她自己開地產公司,專案明顯只能做成小高層沒辦法做成別墅,豪宅的話肯定不能抄國內現有的奢華低密度大別墅那種思路,就只能借鑑海外一些城市高檔公寓的概念。

一想到這些,她急忙在紙上記錄了一下自己花錢的靈感。

首先,組織全公司的人打著考察豪宅的名頭去境外旅遊,雖然辦理簽證之類的要時間,這個月未必能成行,不過這事一旦啟動就可以找個旅遊公司給代辦,訂酒店機票這就要給人家付錢。去O洲或者M國,隨便一張機票就上萬呢。她爭取這周將員工都招滿了,然後這趟公司團隊遊,怎麼也能花出去百八十萬。

其次,常規的設計院肯定要找,境外境內的都考察著,另外就是要找貴的諮詢公司,給她這個專案好好做策劃。

與現實中十幾年後很成熟的房地產開發模式不同,書中年代,房地產剛被確立為國家未來的支柱產業,國內八九十年代有過一段熱度的炒房炒地留下的都是賠錢的印象,正經做房地產賺大錢的路數,知道的人還不多。

房地產諮詢策劃公司應運而生,這個行業國外早就有,就是專業諮詢公司。國內也是學海外那種成熟的操作模式,結合國情,鋪開人搞調研賣報告收錢。

這樣的諮詢策劃公司,實力強一些的,往往都會包括前期策劃、設計諮詢以及銷售顧問環節。相當於甲方請一個外聘的專業團隊,什麼設計部銷售部都不用有,自己只用搞好成本、工程這塊就行了。

林若妍已經鋪開了公司的大架構,各種部門都自己建設,就不會用那種外包模式。

她對專案的定位已經有了相對清晰的認知,因此請策劃公司,基本是為了堅定員工和未來客戶的信念,以及應付專業設計公司。比如請外國設計院做一個專案,人家肯定問你要一份諮詢報告或者專案策劃書。這份策劃書最好是外文的,或者什麼知名諮詢機構出具的才有說服力。

當然,普通做剛需房的甲方才不會花這筆冤枉錢。一般就是找個國內銷售公司,在所謂策劃諮詢階段調查好了客戶群體偏好,寫成設計任務書,給到國內的設計院,讓設計院按此需求結合設計規範再發揮一下就行。整套操作下來,策劃書大概一二十萬,設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