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以芙回頭問茉析再換五十個,茉析嘗過她做的粽子,呈給主子們吃也沒什麼問題,便遂她的意把五十個粽子都給她了。
端午這天,天氣晴朗,是個賽龍舟的好日子,陳嬤嬤亦特意將汪以芙換到今天侍膳,她則可以隨陳嬤嬤到西苑看賽龍舟了。
賽龍舟雖然在宮城外,卻還是在皇城內。
內務監在西苑昭和殿前搭了涼棚,按品階擺好了桌椅,放上了果品甜食,殿前階梯上是皇上和幾位后妃安坐。
階梯下,離岸邊不遠處,則有禮部大臣和兵部幾位重臣,以及禁軍,京城護衛軍,京畿龍虎軍等京城內外軍的龍舟教頭。
辰時由禮部在昭和殿內引禮,銅鼎中殺了三牲祭天,贊官唱了讚詞,天子上香。
祭禮過後,皇上落座,殿外等待的後宮女眷落座,最後臣子落座。
這是汪以芙第一次看到幾個后妃的樣貌。
皇后娘娘和李娘娘分坐皇上兩側,離譜的是,內務監給她們擺得平齊,不相上下。
皇后娘娘年紀不大,長相端莊大方,體態柔和,頭帶著三翅珍珠點翠鳳冠,身穿紅衣鑲藍邊的牡丹百態繡衣,穩坐如松樹,頭上的流蘇都不怎麼晃動。
李娘娘尖角臉,一雙細長的桃花眼依然水波流轉,雖然已有些年紀,到了眼角藏不住皺紋的時候,可她面板光嫩,必是保養得當,身上穿的正紅色衣裳,繡的……居然也是牡丹。
按照規矩,宮妃身上的繡樣,是不可以與皇后娘娘衝撞的,這等場面敢堂而皇之地與皇后撞樣,可見跋扈到什麼程度了。
她身邊還有個十七八歲的姑娘,李娘娘的長女早年已經出閣,這位應該是李娘娘的次女,當年與她母親同一時期懷孕生的那位。
李娘娘費勁心思爭一個長子之位,未能得償所願,也不知道是不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後來再沒有孩子。
餘下左右兩桌,從衣服上看她只能猜到是昭儀以上的嬪妃,至於具體是哪一位,她就拿不準了,再次的兩桌,她就更加不知道是誰了。
人都落座坐定,仇公公向皇上躬身請示:“萬歲,龍舟可否開賽。”
皇上示下:“準。”
仇公公引亢高聲喊道:“傳旨,端午祭龍舟,開賽。”
階下龍舟壯士們同聲喊道:“遵旨。”
陪在陳嬤嬤身邊的汪以芙,第一次見這種大場面,八條刷了紅橙黃綠青藍紫白的龍舟一字擺在太液池上,隨著一聲炮仗響,龍舟上鼓聲齊鳴,逆流而上,好不熱鬧。
幾條龍舟劃出去不遠,便有了爭先的,也就有落後的,中間幾條船劃得熱烈,青色的劃到最前面,邊上的兩條雖用力,可離第一已經落後大半個船身了。
劃到後半程,領先的幾條船速度都放慢了些,排中段的船迎頭趕上,頭籌換到了黃色船身的龍舟上。
最後一段,龍舟激起的白水花似乎更熱烈了一些,黃色龍舟第一個闖過提前安置好的紅線,拔得懸在空中的彩頭。
太液池對面,那些划龍舟的兄弟們都站起來慶祝,皇上已經拿起了望遠鏡觀看,看到結果便對仇公公吩咐道:“黃色龍舟,賞。”
仇公公立馬高聲喊道:“聖上有旨,黃色龍舟,賞。”
階下一位教頭聽到賞賜,立馬磕頭道:“謝主隆恩。”
臨近午時,仇公公又問是否擺膳,皇上傳膳,尚食局便將端午特例的菜餚都呈上來。
只要不去郊外,皇城裡的菜例不可減份,還得是六十四道。
除了平日裡看慣了的那些鮑參魚翅,這回端午,特別做了一些酸甜口,或者酸辣口能開胃的東西。
開胃的有老醋蘿蔔,酸辣魷魚絲,皮凍馬蹄,葷菜有魚香肉絲,寶塔肉,釀肉蛋,繡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