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是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兒,自小喜歡絹藝,被趙璽師傅識出慧根後,雨燕就一直沒有放棄過她。透過努力來到大學後,杜娟更是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錢一部分用來貼補家用,剩下的都用來買製作絹人的材料。

那年大一,學院對學生的發展很是看重,“勤工儉學”的政策在學院更是流行,大家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有的賺取零花錢,有的賺取生活費。杜鵑本想靠著賣絹人給家裡貼補家用,但能夠賣出的絹人寥寥無幾。

杜娟拿著一籮筐的絹人來到活動處,申請成立“絹花社”,唯一幸運的是學院一口就答應了。

本是忐忑的心情進了活動處,衝活動處的老師打了招呼,見杜娟拿著一籮筐的絹人,老師說道,“杜娟同學,你拿著這些東西是想做什麼?咱們活動處可不能幫你賣出去哦。”

“老師,不是這個意思,我是有個想法……”

“你說。”

杜娟的想法是大膽,“老師,咱們活動處不是負責校內興趣社團的嗎?我想……我想新成立一個社團。”

老師看著籮筐中的絹人,“你是想成立絹花社團?”

杜娟點頭,老師思忖了半晌,先是答應了一半,“想法是不錯,成立社團需要三個同學都是做這行的,你現在就一個人,不符合成立社團的流程啊。”

“老師,我想做個榜樣。我在班級做過調研了,喜歡絹花的很少……所以,這次來我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看看我這種情況能不能成立絹花社。”

“這個情況比較複雜,不過現在絹花屬於是工藝美術中的熱門學科,你母親好像也在美術人形廠?你有這個想法我們是很支援的,這樣吧,杜娟同學,絹花社就按你的標準成立,看看有多少人報名加入,後面咱們再繼續走流程。”

就這樣,杜娟一人在學院成立了絹花社,當時還沒有名字,只是叫絹花社。新的社團一公佈,前來報名的人很少,有報名的也僅僅是同班的幾個同學,而後因為感到枯燥,有一半的人直接退出了絹花社。杜娟白天精修學業,晚上用功製作各類樣式的絹人。一天天的時間過去了,杜娟堅持了一年,都無人問津,這一年是孤獨的。直到第二年新生入學,杜娟的絹花社出現在新生社團中,但卻還是受到了其他系同學的嘲笑。

“絹花社?怎麼還存在啊,這社團不是沒有被批下來嗎?”杜娟順著聲兒抬頭,是比自己大兩級的學姐,帶著兩個人爭相冷嘲熱諷起來。

“學姐……”杜娟有禮貌地站起來,“絹花社已經批下來了,校領導允許的。”

“那比起其他社團,絹花社能做什麼?能給學校帶來什麼?”

旁邊一個學姐道,“絹花社不就是做布娃娃的,人形廠多的是,我媽就是那兒的工人,你這個娃娃做的比起我媽做的可差遠了。”

“可能的確比不上你媽做的,我媽在美術人形廠剛成立的時候就在那兒,不知道現在她倆誰管著誰呢。”

“你!”

剛才為首的學姐知道一些杜娟家的情況,小聲道,“別說了,走吧!她媽在人形廠真的是一把手。”

幾人灰溜溜剛要走,轉身卻有人攔住了她們的去路,“把人損完了就想走?哪有那麼容易,快給她道歉。”這一嗓子,甭管是新生舊友,都圍了過來。

是文欣,當時的文欣剛轉到學校,打扮上就是一個小太妹的樣子。破洞的牛仔褲扎著髒辮,學姐這一瞧,“你是誰啊,不是我們學校的吧。”

“是啊。我剛轉過來的!”

“那你管我們做什麼?”

文欣假意笑著說,“姐姐,我就是看不慣你們欺負人,人家在這裡賣絹人怎麼了,絹人是一種文化,它的使命你們知道嗎,說出來嚇死你們。仗著人多在這裡欺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