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就像是聽到了小娘的聲音,在人群中尋找著她。目光落在小娘身上,養父養母都衝著她笑著,杜娟也瞧見,那笑容似有話要說,只是這感覺讓杜娟頓時覺得不安起來。
夫婦倆走到殿前,跪拜道,“陳氏參見官家。”
官家道,“起來吧。”
陳氏夫婦入座,官家接著說道,“諸卿手中所拿的絹孩兒都是出自陳氏之手,諸卿也知,這些年以來,陳氏對安寧公主照顧有加,乃為我大名府貴人。而今訂立盟約之際,陳氏以絹孩兒為禮相贈諸卿,以致敬意!京華坊原為安邦公主設立,後安寧公主也在此習得絹藝,甚與諸位有緣。這次也是陳氏夫婦自薦,做得百件絹孩兒。陳氏,你有什麼要跟大家說的嗎?”
陳氏夫婦商議片刻,小娘養父起身拱手作揖,看著大家說道,“官家,草民沒有什麼可說。這次大典做絹孩兒,一則是為念安邦公主對草民的恩情,以此作緬懷,二則安寧公主自幼喜愛絹孩兒,只有絹孩兒在,她也才會安心。”
“我兒離開已有數日,心自悲痛,其母后更徹夜難眠,而今也未來朝,這是我大名府永不能忘卻的。陳氏心念我兒,朕當感激,而更感激的便是陳氏將安寧撫養成人,陳氏,今此大典訂立前,朕先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感謝陳氏夫婦這些年為安寧做的一切,陳氏,你可有什麼心願與朕說?”
養父看了其妻一眼,又看看席間的小娘,他的嘴唇動了動,要說的話卻嚥了回去。殿內一片低聲嘀咕,官家見狀道,“諸卿,你們看該當如何獎賞陳氏?”
前排一位宰輔站起來道,“回官家,老臣認為應發良田數畝,為陳氏在郊外蓋一處房地,終生供養其吃穿用度。”
“老臣認為!”另一位年邁的臣子站起來,“陳氏對皇家有功,理應封官加爵,為我大名府效力。”
“臣不同意!”宰輔反駁道,“陳氏雖對皇家有功,可才疏學淺,並無經過科舉選考,何來緣由封官加爵。我朝歷代用人皆由翰林院推舉,陳氏來自鄉野,試問就算來此,那封什麼官?加什麼爵?”
“臣附議!”
“臣附議!”
殿下這波討論,嘰嘰喳喳的卻讓官家聽得惱火起來,“罷了,罷了!你們都不用說了。陳氏,封賞的事情,還是要交由你來定奪。朕聽諸卿意見,不管是良田又或封官,陳氏,你想要什麼,當告與朕即可。”
養父眼角抽搐了幾下,官家給了勇氣,卻斗膽反問,“官家,草民是有一事,但不知道說出來後,官家是否答應。”
官家沒多想,立馬點頭,“陳氏,只要你說出來,朕定當傾盡全力,答應做到!”
“好,草民在此謝過官家。”兩人出了席,對官家跪拜叩首,轉而起身,養父道,“官家,草民之所求,就是不讓安寧公主遠嫁和親。”
此話一出,殿下譁然!諸卿間議論紛紛,這話就連杜娟和小娘都聽呆了。杜娟沒想到,小娘的養父為何會說出這句話,眼下的大典正為和親立約而定,大殿內還有金國使臣在此,他為何會這樣做。再看金國使臣的眼神,各個黑著臉,那眼神似要刀了他異樣。
大使節聞話上前,直衝官家,“皇帝!這就是你們的誠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是想毀了宋金兩朝的約定嗎?”
殿下快要控制不住了,年輕的太監大喊了三遍“肅靜”,這大殿才算是安靜下來。諸卿看著陳氏夫婦,在背後指指點點,這些老臣自當認為“和”乃天下大事,卻不曾想,還會有人阻攔和親盟約。
小娘也被養父養母這番操作嚇傻了,急忙衝著兩人擺手,輕聲道,“爹爹,孃親,你們在做什麼,快向官家道歉……”
可大殿中唏噓聲漸多,陳氏夫婦壓根就沒有聽清小娘在說什麼。杜娟不知情況,安撫著小娘,“小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