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來不及道別 (第1/2頁)
晉中鏡最厲害三個角色 兔兒知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城郊一處別院,偏廳上堆著新鮮的瓜果菜蔬,活的雞鴨鵝,還有幾簍魚,一襲黛青布衣腰間配笛的男子出現卻直接影響了主人用早飯的心情。
“為何半路折回啊?”
令狐邕懶得抬眼看他,他卻主動走上前,笑道:“外甥想著此番離開洛陽後不知何時能歸,還是早點給舅舅把過年節禮送過來,雖然這些看起來不值什麼錢,但都是我自己栽種的,自己餵養的,舅舅儘管放心吃,等我下次回來再—”
令狐邕絲毫不領情,擺手道:“不用白費心機,以後你也不必再回來了。”
“舅舅一直都不想見到我,王爺派我去關中,這下您總算如願了。”
李如柏折返回來,不為道別,只為尋求一個答案。
令狐邕抬頭看了他一眼,才道:“是盧播高估了你這個月判官的江湖地位,你還沒能摸到兵法奇書的影兒,鍾英就死了,打發你去關中,是讓你將功補過,你還敢有怨言?”
梁王也對傳聞中鍾會留下的兵法奇書有些興趣,故而命李如柏去找尋,李如柏便吩咐江湖上的兄弟盯著鍾英,可惜人沒盯住,也沒找到那本兵法奇書。
“鍾英的屍體是在長社鍾家祖宅附近的山林中發現的,可實際上他是在別處遇害後移至那裡,因為發現他屍體時,他已死了數日,屍體經冰凍後才沒有明顯腐爛跡象,這明顯是有人在暗中製造鍾家清理門戶的表象。”
令狐邕冷冷道:“鍾英被何人所殺,王爺對此並不關心。”
李如柏卻問道:“那麼舅舅對此是否關心?”
令狐邕不禁反問道:“你認為我需要關心此事嗎?”
“我派人去了鍾英在探梅巷的舊宅,找到一封被火燒的殘缺不全的信件,上面正是舅舅的筆跡,看來舅舅也和他有來往,我想王爺應該不知此事。”
李如柏將僅剩幾個字的那片信紙放到桌上,令狐邕根本不屑一看,微微冷笑道:“你不直接交給盧播,看來你心裡也很明白。
先不說你是否能辨得清,就算是我的筆跡,也有可能是別人模仿我的字跡,所以僅憑這紙上的幾個字,不足為信。”
李如柏語氣略沉:“這是鍾英臨走前自己燒燬的,他這麼做是不想暴露寫信人的身份,他十分信任並且真心想保護那個人。”
令狐邕冷哼一聲道:“你連自己的內心都看不清,竟妄想去揣測別人心裡在想什麼,你跟以前一樣,還是那麼可笑又可悲。”
“小時候我看不懂舅舅的心思,長大了,我依舊看不懂。”
李如柏笑容裡藏著些酸楚和苦澀,雖然他早已習慣了令狐邕對他的冷漠疏遠,但是他總在嘗試縮短他們之間的距離,到頭來卻是徒勞。
“我看你想說的話都已經說完了,那就去做你該做的事吧。”
令狐邕看向管事,示意送客。
“為了這等小事匆匆折回,確實很可笑。”
李如柏無所謂的笑了笑,單手轉動著竹笛,緩步離去,還留下一句話:“以後我不會再來打擾您了。”
管事見令狐邕臉色不好,就要派人去請大夫,令狐邕搖了搖頭,服下藥丸後,才道:“我的身子還撐得住,眼下我擔心的是金墉城那邊的情況。”
管事道:“老爺何苦把退之郎君趕到關中之地,這些年老爺和他之間的誤會越來越深,何時才能化解?”
令狐邕喟嘆一聲:“無需化解,就讓他一直怨恨著我這個舅舅吧。”
另一方偏僻小院,琴聲悠揚,在淡淡茶香中欣賞窗外一片荒寒幽寂,彷彿時光都在這一刻靜止了。
清晨的陽光裡,一身素袍的司馬遹臨窗撫琴煮茶,囚禁在金墉城的他看起來比在東宮時還要輕鬆許多。
材官校尉高楷與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