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不做置評,只是看著面前的弟子,詢問他想怎麼做。

“師傅,圓基以為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此事不是個人恩怨,乃是道爭,總要想些方法出來。”

看到玄奘古井無波的樣子,圓基卻是有些不淡定了。

師傅啊師傅,你是沒看到,還是不想看到。

現在自己要是再不做點事情出來,之後的事情可能會愈發不可收拾。

“圓基,你可知道道教被大唐列為國教,為何他們現在卻有被我佛門趕超之勢?”

玄奘沒有回答圓基的問題,而是提到了道佛的大面情況。

“佛門教義更深入民心,為民生,為民想,所以才會被世人所推崇。”

圓基皺了皺眉,將自己的看法全都說了出來。

“道修今世,佛修來生,今世看得見,來世誰又能看的清楚,

所以就算那孫思邈建立經方道觀,也不過是一時之風,

長久以往,百姓看到修道無望,自然還會轉修我佛門之法,

所以你現在還想做什麼嗎?”

玄奘卻是微微一笑,將佛道兩家最大的區別說了出來。

道教頹勢,佛門大興,根本原因不是什麼深入民心,而是因為教義不同。

道教爭今生,佛教求來世。

天然之上佛教就佔據了主動權,畢竟今生好見,來世難求。

只要道教一日不改變教義,他們都只能服務於高層,而那些求今生無望之百姓,只能入佛門,求來世。

這點別說一個孫思邈解決不了,就算那太上玄元皇帝太上老君下凡,也改變不了什麼。

道爭一時,佛爭十世,一個孫思邈罷了,對佛門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

“但是也不能任由他們這樣吧。”

他到底入佛門時間不長,雖然也有慧根,但是還沒到玄奘那種世事不外求,只求內索的境界。

在他看來,佛道之爭就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佛興則道衰,道興則佛敗。

如果真讓那孫思邈俘獲廣大信徒,三臺寺就有可能沒落。

這不是他想看到的。

“阿彌陀佛!”

“那就大開方便之門,為師講經三日。”

玄奘嘆了口氣,圓基有這一份護佛之心倒也難能可貴,而且他的想法不只是自己,也是三臺寺眾多僧眾的意思。

既然如此,那自己就略盡綿薄之力吧!

“阿彌陀佛!”

圓基也是高呼佛號,退出了玄奘的禪房。

第二天三臺寺也是大開方便之門,玄奘大法師親自主持,開壇講經。

四方信徒聞言也是如過江之卿,蜂擁而來,將偌大的三臺寺也是擠得水洩不通。

“殿下,三臺寺玄奘大法師開壇講經,四方信眾雲集,這是要跟孫藥王對著幹啊!”

長孫雁得到了三臺寺的訊息,也是第一時間來跟李嫣然彙報。

“這佛門是慌了啊!”

李思文一陣冷笑,一下就看穿了佛門的念頭。

這是害怕孫思邈的經方道觀開起來,搶奪他們的信眾,當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盤啊!

“現在咱們該怎麼辦?”

程處弼看著李嫣然,眼中也是閃過一絲寒芒。

當初三臺寺的事情已經讓他對佛門產生了絕對的厭惡。

他是真的煩氣那些明面上德高望重,背地裡卻是骯髒透頂的的地方。

跟佛門相比,道家講究無為而治,確是要強上不少。

而且那三臺寺的玄奘大和尚總是惦記著李嫣然,想要她出家為僧,這怎麼可以。

李哥要是走了,他們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