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寺裡的“眼睛”越來越少,倒讓雲錦玉覺得舒坦了不少。寺廟裡的生活再悠然自得也會使人厭倦,小飯糰兒再怎麼聽話也有哭鬧的時候,不過幸虧他還小,哄睡著了也就好了。趁著盯著的人少,雲錦玉時不時的和素心來個偷龍轉鳳,偷偷溜出去下山玩耍,別提有多快樂了!

話說今年的中舉的名單出來了,兄長自然榜上有名不說,名次也位列前茅,奪了榜一的位置,訊息傳到寺中的時候,雲錦玉為慶祝兄長的好成績,不僅賞了大家銀兩,還讓廚娘做了很多美食也算做這段時間大家辛苦的獎勵。雲錦玉還特意給兄長寫了封祝賀信,怕因為自己的關心影響到兄長最終的殿試成績,她還在信中道了歉。

雲錦年自然不會因為這個責怪自家妹妹,這屆最終能入殿試的進士的水平他皆有所瞭解,他對自己的實力很有自信,就算最終沒能成為狀元又如何?他本就志不在此,只是為了給小妹一個依靠,才入身朝野,不過他知道這樣說會讓小妹愧疚,而小妹給他寫的勸勉書,也實實在在的激起了他為國為民的抱負,既然選了這條路,他畢會用自己的方式不負家人所望,不負百姓所期。

殿試之上,他絲毫沒有畏懼,最終奪得狀元之冠。讓他意外的是並沒有想象中的陷害阻擾,只是在賜他狀元還是探花上面,大臣和皇上之間起了爭論,最後還是皇上力排眾議,定了他狀元的身份。

狀元遊街那日,雲錦玉自然要去見證兄長的輝煌時刻,她偷偷的溜下山,去了雲家在京城中開的食肆,怕被人發現,她特意讓掌櫃給她尋了個安靜處。也許是兄妹之間的心有靈犀,茫茫人海,即使無數嬌豔貴女朝著兄長丟花,兄長依舊第一時間,尋到了雲錦玉,兩人隔著人海相望,一切盡在不言中……

科舉落幕,便是三年一度的人員調動,這些進士要被安排職務,各地的官員也要根據功過進行賞罰,還有這次在賑災中為治亂安民做出突出貢獻的官員,都需論功行賞。毫無意外雲父被調入了京城,碰巧禮部尚書年紀已大最近上書言退,皇上已經批准,雲父便頂了他的職務,成了京城中從一品禮部尚書。

雲父升官的訊息很快在江南傳播開來,大小官員和一些與雲家有交情的家族紛紛派人前來祝賀,在地方官員眼裡,京官無論品階高低還是職位大小,到底是在天子腳下,如何都要尊貴的多。可這事兒放在京官實則就是明升暗貶,雖說品階進了一大步,離皇上也越來越近,但卻離權力中心遠了不少,誰不知道禮部尚書的職責如同虛設,實則權力還比不上地方大員,遠沒有地方大官當的逍遙自在。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朝廷中央並未有人阻礙,畢竟皇上此舉削弱了雲家在江南的影響,給了各方勢力可乘之機不說,進京的封賞不過是個虛榮,還遠未影響到他們的家族地位。

雲父心中苦悶,這些道理他都明白,從皇上不斷的安插人手往江南調的時候他便明白皇上不會容許他們獨佔江南,這邊經濟富庶,動江南這塊兒肥肉是早晚的事兒。不過他也算如願了,畢竟這樣就離女兒更近了些,有什麼也還相互照應。女兒在宮中所受的委屈他都有所耳聞,以前沒那個機會,現在也能護著女兒一些。如今不過是換個賽道罷了,只是心中還是有些彆扭。

結婚這麼些年,雲母自然感受的到男人的心緒,說實話雲母對家裡也有百般不捨,這可是她從小長大的地方,存留了她和父母太多的回憶。猛的人老了卻要換地方,心裡別提是什麼滋味。不過想起獨自一人在宮中打拼的女兒就止不住的心疼,雲家的產業不止在江南,還分散在各地,搬到京城雲母從不畏懼,只是以後沒那麼逍遙自在了。

到底是捨不得回憶,她便早早地安排人對皇上賞賜在京城的尚書府進行改造,爭取建的如江南的雲家小院一般,也好撫慰家人心中的不捨。而對於雲家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