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東城李大人家小姐出嫁那天穿了一件成衣店的嫁衣,最後慘死在了轎子上,後來李大人在家裡看見那件嫁衣滴著鮮血掛在女兒房間,他下令焚燒,可是沒有用——第二天,他又在那裡看見了那件嫁衣,用了很多方法,可是那嫁衣仍會在下一天出現。”

“李大人找了個道士,那道士讓他燒了做這件嫁衣的地方,可是李大人卻不知道這嫁衣究竟是哪一家做的,於是沈南城裡所有的成衣店在一夜之間被燒了個乾淨。出於這些原因,李大人不許百姓談論這件事,不然下場......”

“但事情當時鬧得滿城風雨,怕嫁衣的事落到自己頭上,所以就算後來又稀稀落落地開了幾家成衣店,因為人們都不敢再穿成衣店裡的衣服,也都關上了門,就連開著門的,也要警惕被李大人家的人看見,免不了又是燒個乾淨。後來,甚至連裁縫店都沒幾個人來,最多來人挑幾匹布。”

聞言,盛柳狐疑地看了店家一眼。

“姑娘知道,我不是靠開這店鋪掙錢。”

盛柳當然知道,便收起了自己懷疑的目光。

“但是,箇中緣由,仍有的說。”

沈南城有個規定,女子在出嫁時的嫁衣都得是新娘子自己親手縫製的,可是東城那家李大人家的姑娘出嫁時可不是穿的自己縫製的嫁衣。

李大人家只有一個女兒,寵的跟個寶似的,什麼也不讓幹,什麼也不會幹,所以李小姐囂張跋扈的很,到了適嫁年紀,這方圓的好公子誰敢娶,但是李家可不是個小家族,李大人在朝廷可是風光的很,正值當時的陳家得罪了當朝宰相,是李大人出面調停,才讓陳家保住了,陳家為了感謝李家,就給陳大公子和李小姐定了婚。

李小姐不會縫製嫁衣,李大人就廣招裁縫,給李小姐做了一件極其漂亮的嫁衣,可是結婚當天,那件嫁衣起火了,原因是一個小婢女打翻了珠燈,珠燈,是在女子出嫁前一夜一直點著,一直到女子離家,安安穩穩到了夫家,才由母親或父親熄滅,收起來,寓意女子一路順遂,步步生花。

這珠燈翻了,嫁衣燒了,李大人怒火中燒,直接打死了婢女,可是光打死婢女能有什麼用?

李大人立刻派人去找遍了沈南城,最後竟還真在一家成衣店裡找到一件李小姐很合身的嫁衣,那嫁衣也是怪了,不僅合身不說,而且用料也夠奢侈,上面繡滿了金絲,李大人高興極了,道:“原先那嫁衣配不上我的寶貝女兒,這件是天意。”

高高興興將女兒送上花轎,看著紅色的轎子緩緩消失在視線裡,李大人回到書房,從櫃子裡拿出一盞新的珠燈點燃,坐在桌邊開始看即將上陳的奏章,等著女兒到了夫家的訊息。

天不遂人意,或許也是李家惡有惡報。

李大人的女兒沒有平安到達陳府。

午間,房門被急切地敲打,李大人略有些生氣地呵斥道:“進來。”

一個小廝匆匆從門外趕進來,滿臉驚恐。

見狀,李大人也心知不妙,猛地從位子上站起來。

來人穿的是送親的衣服,那小廝結結巴巴地道:“大人,出事了。”

李大人一掌打到小廝的臉上,小廝的臉頓時紅得發紫。

“快說!!”

小廝回憶起送親發生的事,滿臉恐懼。

小廝是一路跟著送親抬嫁禮的,陳家的宅子雖說不在繁華地段,可是也不算偏僻,可是沿路卻沒有看見一個路人,街邊的小攤空空的,但是小廝也沒有多想,或許是李大人為了讓迎娶的隊伍走的更加方便,禁止了這一路的攤販。

到了地方,小廝跟著大部隊停了下來。

此時,小廝聞道了一陣很香的味道,說不出來具體是什麼味道,等了很久,仍不見有人出來接禮,前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