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葉看了他好幾眼,都覺得他不順眼,算了算了,讓他高興吧。

趙月娘也是一陣陣後怕,雙手牢牢護住自已的小腹,今天早上覺得沒胃口就沒吃多少,還好沒事。

童玉君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別擔心,這次也沒開什麼藥,只叮囑了幾句。

“你這些日子可得小心著點,頭三個月胎還沒穩妥呢,該吃得吃,什麼吃的下就吃什麼。”

周葉在一旁聽得仔細,她懷過好幾個孩子,真正長大的也就何大柱一個,她更怕趙月娘有個三長兩短。

趙月娘等她說完,有些迫不及待地問了道:“玉君姐,那個紅薯秧子能賣一些給我孃家嗎?”

不過趙月娘心中有幾分擔心,沒有誰會願意將寶貴的地拿出來試驗新種子,每一塊地都太寶貴了。

童玉君心中狂喜,積分啊,都是積分啊。

“當然可以,村裡有要買的也可以,我今年育了不少秧子,都夠呢。”

她猜到了趙月娘心中的擔憂,“紅薯不挑地方,哪裡都能種,你要是擔心,先讓她們種個十棵試試。”

周葉也忙開口,“我正想問這個紅薯怎麼育秧呢,我也還想再買一點秧子,今年就不種粟米了,都種紅薯。”

對於周葉她們的信任,她心裡很是受用。

等教完何滿育秧之後,童玉君的積分又增加了。

既然趙月娘沒事,她也就回去了,家裡還有一堆活沒幹完呢。

春天已經從童玉君最喜歡的季節變成了最不喜歡的季節之二,另一個不喜歡的則是要幹活的秋天。

三月初三上巳節,不同於現代,古代是個很重要的節日。

上巳節不單單是祈福踏青的日子,更是相看的日子。

這一天,年輕男女們都會結伴同遊,大齊的風氣遠比現代人想象中更為開放。

官眷、大戶人家的公子、少爺們,會相約一起遊湖泛舟、吟詩作對、曲水流觴。

而寧水鎮這種小地方自然是沒有這些風雅的活動,但河邊依舊有不少的少年們漫步。

童玉君是“寡婦”,這樣的地方不好去扎堆,但不影響她看熱鬧。

她揹著揹簍,手中拎著一把小鋤頭,混在一同挖野菜的婦人堆裡,眼睛和耳朵卻時刻注視著河對岸的小年輕。

距離太遠?沒事,咱有元元的實時轉播。

【我居然成了你的吃瓜助手。】元元有些不滿。

童玉君壓低了聲音,“那你也別看了。”

【……給宿主解決問題是我的責任,你不能阻止我。】

說得這般義正辭嚴,要不是跟它處了這麼久了,她都要信了。

姑娘小夥也多是十五六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只是對視一眼,都足以讓兩人都紅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