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她打聽了才知道,孫家是舉全家之力在織布。

一開始是陳豔、周玲績紗、紡紗,孫禾一人織布。

因著績紗需要很長時間,所以這次孫禾用的是買來的紗線。

第一匹布織出來的時候,全家都紅了眼睛,這才三天啊,要知道一匹布在市場上賣四錢銀子。

麻線是自家績的,可以說沒什麼成本,純賺四錢銀子。

三天賺了旁人十幾天才能賺到的錢,不,還不一定是十幾天。

因為織布耗時多,除非專門紡織的人家,一般人家不會放下農活織布賣錢。

一般人家活計多,幾天也織不了一尺布,一年下來能給一家子做身衣裳就了不得。

一家人彼此瞧了瞧,眼中都是不可置信,眼睛都紅了。

孫禾立刻將童玉君給的圖紙拿出來,“爹孃,我們去找木匠再打一架紡車和織機,等打好了,自家的紗也績好了。”

陳豔和周玲紛紛點頭,她們也要織布,這錢可太好賺了。

“等明年山坡上那塊地其他的都不種了,只種苧麻。”

“還有棉花,童大夫這麼重視,棉花一定好。”

眾人一拍即合,孫杰領著孫禾拿著圖紙去找木匠,而孫谷則被自家老孃和媳婦逼著學起了績紗。

反正現在也不是農忙,地裡除草、追肥的活,孫杰一個人就能幹,大不了早晚放孫谷下地幹活。

周玲則出門去買紗線和苧麻,自家種的苧麻不太夠用,這一次

還有棉花,聽童大夫的意思,棉花紡紗要比苧麻容易多了。

閤家村就這麼一點大,孫家的動靜瞞不住任何人。

木匠拿著圖紙研究了許久,眼睛裡發亮,他打過那麼多的織機,一下子就能看出裡頭的優點,只是造價肯定要比之前的貴。

木匠摸了摸鬍子,說了一個數。

孫禾詫異,“只用這麼多銀兩?”

紡車、織機不便宜,對農家來說是一件大件,在江南絲織品發達的地方,一架織機甚至比牛都重要。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了收益,孫禾一家也不會想著再打一架。

孫家的預算是三十兩,她們算過,以她們織布的速度,除去農忙的時候,兩臺織機的錢兩年就能賺出來,還能攢點積蓄。

木匠笑笑,“不過我有個條件,你這圖紙要留下來,日後只有我能打這架織機。”

孫杰歡喜不已就要應下,孫禾卻連忙將自家爹攔下,搶先開口,“這圖紙並非我所有,我做不了這個主,我留下定金,你先打著。”

孫杰見木匠看向他,舌頭也跟著轉了個彎,“對,我聽我閨女的。”

木匠也沒在意,好幾兩銀子呢,他就不信還有人能拒絕。

不過他也知道遲早所有木匠都會打這種織機,不過能多賺一點是一點,他是第一個打的,總歸找他的人要多一點。

村裡人也發現了孫家不怎麼出門,織機和紡車的事情,孫禾沒打算瞞著,心動的婦人也有,只二十幾兩的造價,不由得讓人打起了退堂鼓。

也有腦子轉得快的,織機是買不起了,但她可以多種苧麻,說不準明年還能靠賣苧麻和麻線賺一筆呢。

不過這一切,童玉君都沒關注了,閤家村太過偏僻她也不擔心引起大的波瀾。

農忙時節已經過去了,天坑裡又開始收藥材了,如今正是收夏枯草的季節。

這個草採摘方便,不單單老人、婦人會來採,便是妮妮這樣的孩子,也能提個小籃子跟在父母身後摘。

每日傍晚前來天坑的人不少,

而現在她要忙著收紅薯了。

紅薯生長期短,她又種得早,現在就可以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