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從春日到夏天,寧水鎮都沒缺過雨水,甚至雨水有點多,甚至沿河的田都發了幾次大水。

也就是閤家村距離大河遠,這才算得上風調雨順。

但進入六月下旬開始就沒再下過雨,太陽反倒是一日比一日毒,走在太陽底下,只覺得皮都要被曬脫了一層。

村民們一開始也沒在意,湘地一向如此,往年到了七月半的時候,總要下一場大雨。

只是如今七月半也過了,陰風倒是颳了幾場,可惜只降了些溫度,雨水卻是不見半點。

不少老人已經開始擔心了,搖著蒲扇盯著那萬里無雲的晴空發愁。

童玉君趁著太陽不大先下地了,水稻到了灌漿的重要時刻,若是水跟不上,今年的產量肯定要受影響。

長期不下雨,天坑裡的水流也比平日要小一點,不過她就這一畝多地還是綽綽有餘。

童玉君坐在小溪溝裡,雙腳泡在了溪水裡,上頭有樹蔭擋著,還算涼快。

幾條小魚湊了上來,圍著童玉君身邊湊熱鬧,她稍微一動,又快速遊開,等覺得安全了,又湊了上來。

童玉君一笑,倒也有趣的緊,閃身進空間拿了些米飯,撒在了水裡,圍了一圈的小魚。

她一下接一下的扇動著扇子,抬頭看著那一片晴空,不由得也跟著著急了起來。

這一年多來,天天下地,對看天吃飯有了很深的體會。

童玉君眼中帶著憂色,原本每次都能讓她心曠神怡的稻浪也沒有緩解。

有空間在手,哪怕乾旱也影響不到她,但閤家村呢?古代的百姓真的太艱難了。

跟村民們處了一年多,她心裡還真有些惦記。

等到傍晚的時候,童玉君抽空去了一趟閤家村,原本晚飯後這會大家應該都在院子裡納涼,但今日卻都在地裡忙碌著。

勞力們挑著水桶往返於小河和水田,就連半大的孩子,也都提著水桶,跟在大人屁股後面。

實在是白日裡太熱了,根本下不了地。

有個老人家心急,大中午的,下地挑水,硬生生曬暈在地頭,要不是正好有幾個小夥子路過,只怕是要出人命了。

家家戶戶都忙著挑水,這都辛苦大半年了,眼見著快收穫了,最後一些日子了,不能這樣看著稻子幹在地裡。

原本的水渠裡頭,如今只剩一點點水,一家家的水田流下來,根本沒辦法有效地灌溉。

童玉君的心有點發沉,在她的記憶裡依稀能找到幼時乾旱的記憶,嚴重縮水的河流,每天半夜去水渠守著放水的爸爸。

在現代,人們面對天災都是這樣的無力,更何況古代了。

村民們見到童玉君一個個熱情的招呼著,只一張張臉上都帶著笑意掩蓋不了的焦急。

何滿正一家家的水田檢視,看見童玉君過來,忙從地裡出來,褲腿上滿是泥漿。

“童大夫怎麼下山了?”

“山上最近水小了不少,擔心山下的情況,所以下來看看。”

何滿聽聞這話,嘆了一口氣,“都一個月沒下雨了,稻子空殼的不少。”

“還好今年收了不少紅薯,不然今年都不知道怎麼過。”

這一刻,何滿尤其真誠地感謝童玉君。

若不是她給了自家紅薯秧子,照今年這般乾旱,自家別說七分飽了,就是五分飽都難。

“聽說有村民中暑了,我去看看。”

何滿一聽,忙將水桶放下,要領著童玉君去,卻被童玉君攔住。

“別耽擱地裡的活,你找個孩子帶我去吧。”

何滿也正著急地裡,他家地裡還放了魚苗呢,這些天好些魚受不住熱,翻了肚皮,他比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