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她的棉花中不含棉籽,10斤棉花她估摸著能出快一匹布,給她做秋裝、冬裝都夠了。

只不過棉襖裡頭填充的棉花可能就不夠了,需要另外彈了。

童玉君算了算時間,如今外頭倒是可以種一茬棉花,正是秋季播種的時候。

晚飯的時候,童玉君還是沒能吃上板栗燉雞,但是有她之前買回來的燒雞,還一直在倉庫放著呢。

沒辦法,那幾只野雞,看到童玉君就乖得不行。

架也不打了,也身上的傷口都少了很多,這讓童玉君一時間沒找到藉口取它救命。

一道燒雞,外加一個絲瓜湯,童玉君覺得太清淡了,不夠辣,特意炒了酸蘿蔔。

至於她心心念唸的菌子炒肉則只好往後推了,明日再吃也來得及,還是燒雞要緊。

鍋裡放油,等油熱了,放入一把幹辣椒,看著顏色不夠紅,她又加了兩勺粗辣椒麵。

將攥幹水分的酸蘿蔔丁倒入鍋中翻炒,童玉君嚐了嚐鹹淡,又補了一小勺鹽,出鍋前撒上一把蔥花。

吃起來當真是酸辣過癮,這個酸蘿蔔丁就是前幾天童玉君用買來的醋快醃出來的。

至於之前醃的則是蘿蔔乾,是可以直接吃的鹹菜,也是鹹香脆爽。

童玉君將自動剔出來的棉籽用泉水泡上,這部分她打算種在茅屋周圍。

也不知道冬天能不能種?

棉花彈好了,就該紡棉紗了。

取來一個粗細均勻的細枝條,童玉君用它將彈好的棉花搓成棉條,這樣更方便紡紗。

從棉條中搓出一點頭,將它固定在紡車上的竹竿上。

搖動紡車,鐵芯旋轉讓棉纖維聚攏成線,用竹竿收整合線圈。

這還不能用來織布,還得拐線,將纏著竹竿的小線圈整理成長長的線圈。

這一干就幹了幾天,這一刻童玉君瞬間理解了為什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是珍妮紡織機了。

她一次只能紡一根紗,而珍妮機能一次八根,後續更是越來越逆天,一次能紡八十根。

想到這速度,童玉君都眼紅了。

要不是她不開紡織廠,她都想用積分去兌珍妮機了。

“淡定,淡定,又不著急穿,你的積分還有別的用處。”

童玉君這般勸慰了自已好幾次,才將心中那一份激動壓下去。

之前浸種的棉籽也發芽了,童玉君閃身出了空間,拿著一把鋤頭去挖坑去了。

小院周圍也又有不少地,前幾天童玉君翻了翻,又燒了一把火,將雜草都燒乾淨。

最主要的就是把野雞放出來了,勒令它們將地裡的蟲子、草籽都翻出來吃掉,其中還不讓它們吃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