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安饒能看懂嬴政,也能看懂趙姬。

嬴政自小便聰明,也許是因為剛記事時就知道自己不是姜安饒王昀親生,所以變得心思敏感。但是姜安饒一家把他都當做自己孩子一樣教養,甚至姜安饒一家因為他未來會成為始皇帝,對他給予厚望,對他疼愛之餘還很看重。

所以他能感受到家人疼愛,同時,也有了責任感。

對於自己親生父母,他當然是期待的。

只不過,子楚回到秦國之後,與他相見的寥寥數面,並沒有讓他感受到父愛。

他聰明,所以知道子楚忙著的是什麼,而他在子楚心中的位置在哪裡,他也看的清楚。

成蟜出生,之後慢慢長大,他時常可以看到成蟜。這個異母弟弟是長在子楚身邊的,他得到了嬴政沒有得到的屬於子楚的那份寵愛。

嬴政不說,但心中一定有落差。

不過這個他還是可以包容的,畢竟,他那時也沒有公開身份,子楚雖然有所忽視,但帶他也算是過得去。

孩子對於父親的期待,其實要低於母親。嬴政其時還小時,雖然不說,也很好奇跟期待與趙姬這位母親重逢的。

第一次見面時,趙姬哭的梨花帶雨,嬴政何嘗未被觸動呢?

但是嬴政不是嘴甜又性子熱情的孩子,他聰明又冷靜,所以,趙姬出於真心流露的感情他感受到,可到了回饋的時候,他外放出來的卻是真實心緒的三分之一而已。

趙姬呢?她就跟所有把孩子寄養在別人家的母親一樣。

她真心疼愛,思念自己的孩子,但是,長時間的分離,她對於孩子只能靠無數的想象。

當久別重逢的喜悅過後,她正視這個孩子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孩子與她想象的不一樣。

接著,她就會想,為什麼孩子長成了這樣?

也許是不如意,也許是不滿意,總之,她做不到全心全意的去接受這樣一個同她血脈相連,卻情感不通的孩子。

挑剔,不滿,這樣的情緒,只要有一絲絲,就會被敏感的嬴政捕捉到。如果,愛如觸角,趙姬的每一點異樣,都會驚退嬴政努力伸出的觸角!

加上,趙姬的嫉妒心。她總在以自己是親生母親這樣的身份,來同姜安饒比。

在趙姬看來,姜安饒不過是養了政兒幾年,憑什麼在政兒心裡就比她地位高了?趙姬在執著於“憑什麼”的時候,嬴政看懂的卻是“她眼中沒有我”。

因為趙姬除了試圖修復與嬴政的關係,還要去籠絡異人!

對於重新抓牢自己的丈夫,顯然趙姬做的更好!不像嬴政那般難以親近討好,子楚的性情是她瞭解熟悉的。所以,一定會在子楚這邊更有成就感。

她輕而易舉就可以超越韓女在子楚心中的地位,然後再回頭,這個兒子就更讓她不滿意了。

就在這樣的拉扯中,母子的心,漸行漸遠。

若是就這樣到嬴政長大,母子雖然不一定貼心,但也不會成仇怨。

但是,子楚死了,趙姬生下了第一個摎的孩子,這就是對於這段母子情的一種背叛,如今更是打了主意,殺了嬴政,讓她跟摎的孩子做秦王。母子情,終成死仇。

姜安饒覺得,這件事對於嬴政傷害不小,傷口在心裡。這樣的傷口永遠也無法癒合,也許會讓他打從心裡懷疑一切,懷疑人性。如果他以後多疑,暴戾,都一定與此有關!

所以她終究還是停下,好好同他講話,安撫他的情緒:

“政兒,她畢竟是你的生母,這兩個孩子雖然不是子楚的,但名義上也算你弟弟。你可以讓別人處死他,但不要自己親手,這對你不好。如果你親自動手,那日後每次你回想起今天,都會因為這事不舒服。

一樣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