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安饒見嬴政望過來,勾了下唇角,給了他一個“安心”的眼神。

然後姜安饒再轉眼時,就對上甘羋的目光。

姜安饒微笑,對著甘羋點了下頭,甘羋眼睛微微彎了下,就像是在對她微笑,之後,她肅容道:

“先王早已選定太子,那便是已經定了繼位之人!此事以後不要再爭!太子政聰慧勤勉,正合繼承秦王位。

不過太子政年幼,繼位之後,需由秦王后與一干大臣輔政。諸位既是大秦肱骨之臣,還請盡心盡力,輔佐新王。”

事情就這樣敲定,原本繼位人選就不該有什麼爭議,偏偏橫生枝節,但是天子劍一事讓多數人閉上了嘴,華陽太后的站隊,也就讓嬴政繼位名正言順。

陽泉君計劃落空,直接被甘羋當堂打了臉,別提多來氣,但是還是那一句,甘羋做事,就憑自己喜好,從小便是如此。

她說了幫姜安饒,就是會幫她,管你陽泉君還是楚國的意思呢!

前247年,十三歲的秦王政改元繼位,封公子成蟜為長安君,由文信侯呂不韋任秦相,尊稱其為“仲父”。

子楚雖說只做了三年秦王,但在位期間支援呂不韋對三晉鯨吞蠶食,秦國國土進一步擴大,與大秦也算大大的功勞,於是死後的諡號定了“莊”,“襄”二字。

嬴政繼位,趙姬由秦王后升級成為太后,嬴政雖然是個很有主見的孩子,但依照規矩,未成年以前,需要由太后執政。

子楚薨的突然,趙姬原本六神無主,因為她覺得自己最大的依仗沒了。在繼位人選還未定之時,她四處尋求庇護,單獨召見過呂不韋好多次。

說了什麼不得而知,但是本來即使她不做什麼,呂不韋也要扶秦王政上位的。

到嬴政終於坐上了王座,趙姬當日在殿上,半晌沒有起身。

她有一種劫後餘生的脫力感,但跟著,就是興奮。

她發現她之前想錯了!她的依靠怎會是子楚呢!她的依靠,是她的兒子政兒啊!

之後,趙姬有了執政權,她立時有了一種飛上雲端的幸福感。

上一個執政的太后是宣太后!想想那些年,宣太后的權勢以及榮耀,趙姬覺得自己也可以!

於是趙姬也開始慢慢收到了無數的投奔者,更是得到了趙國的支援,很多趙國的能人也來為她效力。

對比後宮權勢膨脹的趙姬,呂不韋也不遑多讓。此時說他門客三千絕不誇張,當年他還未起勢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匯總各家學說,綜合在一起成為《呂覽》。經過這麼多年的修訂整理,八覽、六論、十二紀,都已完成。

呂不韋認為這一本書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堪稱是帝王治世的百科全書,便號稱其為《呂氏春秋》。

當今天下,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呂不韋為了進一步壯大自己的聲勢,便命人把書的內容寫在布匹上,並把它放在咸陽的城門處,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同時邀請諸侯各國的遊士賓客,說但凡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

人們都是好熱鬧的,但凡認識幾個字的,就都過去看看,發展到最後,連別國的人也都特地跑來咸陽,就為了一覽這傳說中的,難以增減一字的奇書。

呂不韋的財力非同一般,這酬勞也十足豐厚,但是很多人看過之後,除了驚歎這書的經天緯地,誇讚真乃“曠古奇書”之外,沒一人可以做到增減,拿到那賞金。

好多無法更改內容賺錢的人最終離開咸陽,於是這事情也傳揚開去,呂不韋的名聲果然響徹六國!

“這書雖不錯,但總不至於是曠古奇書吧?”嬴政隨意翻著姜安饒專門給他做的,紙質版《呂氏春秋》,二十多萬字,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