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飯,抹一把嘴,李塵便收拾一下準備去轉運使衙門,先去書房拿名帖放進懷裡,又把懷裡的一沓銀票取出來,從中抽出一張五兩銀票和一張十兩銀票,各自單獨放好,需要時可以隨手取出,以備不時之需。
做好準備,辭別依依不捨地送到村子西頭,還倚著楊柳脈脈目送的小娘子,便自顧順著鄉道走向圩鎮。
宜泉鄉的氣候和前世江南差不多,九月正是金秋時節,熙暖的朝陽照在身上,晨風是溫柔的,帶著清涼又溼潤的鄉野泥土氣息,其中又夾雜著一絲燒窯的煙火味道,道旁三兩野花隨風輕輕搖曳,幾隻瘦雀在叢中吱吱喳喳……
置身這樣的古代環境感覺還挺有意境的,如果能夠忽視田地荒蕪破敗,和北方戰事陰霾籠罩心頭的話。
從秀才遺留的記憶來看,這個世界並不太平。
和平行世界的北宋末年一樣,也是朝局動盪,盜寇四起,胡虜叩邊,整個王朝已經風雨飄搖猶如風中殘燭,高門權貴卻越發的窮奢極欲,朱門酒肉爛大街,商女夜夜後庭花,老百姓不堪橫徵暴斂、盜匪橫行,加上胡虜侵掠,紛紛流離失所,路有凍死骨。
宜泉鄉地處江南腹地,一時半會還沒有胡虜侵掠,但要供養那些權貴老爺和永遠填不滿的軍餉,老百姓也已經不堪重負了,很多人寧願放棄田舍成為流民,甚至冒著砍頭上山為匪。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大環境如此,又士農工商等級森嚴,營商環境其實挺不好。
但李塵經過前世大起大落的磨鍊,既有混不吝的性格底子,又有超前千年的眼界和格局,就算環境惡劣也自信能闖出一片天地來,感覺還頗有幾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意味。
只不過,他眼下對入仕還沒什麼興趣,也不認為自己一來就非要急吼急吼地背什麼匡扶天下的大義,眼下的理想生活就是當個土豪,腰纏萬貫,坐擁美嬌娘。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萬萬不能,就算是穿越到了古代,也概莫能外。
眼下,美嬌娘已經有了,那就專心致志做生意賺錢。
一路想著,不知不覺就跨過石拱橋穿過牌坊進入了古鎮。
清早的老街,店鋪已經陸陸續續開門營業,麵食糕點的香氣在老青石街巷裡瀰漫,販夫走卒三三兩兩,挑擔叫賣聲在街巷迴盪。
李塵沿著河邊老街走,幾個轉折就來到了石貔貅坐鎮的轉運使衙門前。
兩個守門的著裝不同於一般的衙役,而是身穿鎧甲手持長戈,這是軍卒。
其實,這個專司監管陶瓷的轉運使是特設的隨軍轉運使,專門負責管理宜泉鄉陶瓷窯廠,收取稅費特供西北經略府。
看到書生徑直走到衙門前,兩名軍卒交換了一下眼神,左邊年長的便喝問:“來者何人?”
“晚生李塵,求見轉運使大人。”
李塵雙手一揖,又從懷裡掏出摺子,奉給軍卒。
軍卒看到李塵書生打扮,又有摺子禮數週全,便說聲“稍候”,便拿著摺子進去通報了。
不一會兒出來,做個引入的手勢,“請隨我來。”
李塵便跨過門檻進入大門,又跟隨軍卒穿過儀門,就看到一座戒石,上書“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經過戒石便步入了正廳。
正廳兩排立柱正中,便是寬大的大堂案,桌面擺有官印、籤簡、文書、筆架、朱硯等等。
案後大馬金刀坐著一位官員,相貌堂堂,三綹髯,也是一身武將盔甲,外面斜罩青色文武袍,寓意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正是隨軍轉運使,丁克用。
李塵深深一揖,“晚生李塵,拜見丁大人。”
現在是有求於人,要隨村入俗把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