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問題所在

張千帆說完,工部尚書何應瑞便跟著解釋道:“陛下所給風帆戰艦涉及了不少新的造船技術,工匠們需要吃透這些技術,才能開始建造戰艦。

此外,此前龍江船廠多年都是在造幾百料的艦船,陛下所要風帆戰艦最低也在三千料以上,船廠以往儲備的木材並不合用,必須重新積累足夠的木材,才好開建戰艦。”

說到這裡,何應瑞就停下了。

他相信以劉升的智慧,能明白龍江船廠目前沒開建風帆戰艦,不僅有其原因,也是正確的選擇。

劉升微微蹙眉。

何應瑞所說的這些,他確實能理解——或許因為他並非真的懂造船,之前低估了根據圖紙複製風帆戰艦的難度。

若工匠沒吃透技術就開建戰艦,一旦犯錯,就會造成人工、物料的浪費。

偏偏建造如風帆戰艦這種大海船的材料龍江船廠之前沒有,必須花時間儲備。

所以,最好等工匠們把技術吃透,材料也儲備得差不多,再開建戰艦。

劉升點點頭,示意張千帆繼續往前走。

理解歸理解,劉升還是追問:“第一艘風帆戰艦究竟什麼時候才能開建?”

他本是大明的龍江船廠副提舉——別看他是副的,卻在龍江船廠任職十幾年。相比很多在船廠幹兩年就調走的提舉官,他對船廠是真有感情的,且懂得一些造船知識。

其實龍江船廠管理、生產方面相較於過去已經不小的變化。

因此他很擔心劉升也是這樣的人。

看完之後,劉升雖不怎麼懂造船,可還是覺得龍江船廠的工坊設定有些落後了,或者說不夠有效率。也因此,他更加理解,為何在他給了圖紙後,都過去一年時間,船廠工匠還沒能吃透其中的技術。

見事情過去,張千帆暗暗鬆了口氣。

“在朕看來,龍江船廠的一些東西雖然相較於前明時有所更改,但改得明顯不夠多,不夠徹底。

說到底,還是因為龍江船廠基本還是按以前的模式生產。

於是在視察完後,劉升帶著何應瑞、張千帆等在官衙大堂中開了個小會。

張千帆擦了擦額頭的喊,道:“十月應該就能開建了。”

同時,在大明當了這麼多年的末流小官,他深知很多上官只在乎他們想要什麼,完全不在乎要求合不合理,船廠能不能辦得到。

今日之後,龍江船廠可派遣幾名精幹官吏,前往汝陽槍炮廠等官廠去觀摩,學習下他們的管理方法和生產模式···”

好在劉升並不是——方才劉升明顯是有點動怒了,可在聽完他與工部尚書的解釋後,立馬就能平息怒氣,這點就讓人很佩服。

隨後,張千帆又引領劉升等參觀了船廠的其他工坊,如蓬廠、油漆作坊、鐵作坊、油麻地等等。

最基本的,如取消匠籍,提高工匠的薪酬,並對他們進行考核、分級,等等。

但這些只是大崋治下各種官辦廠的普適性改變,沒有針對性。比如說,船廠內的蓬廠、油漆作坊、鐵作坊等,都是以前存在,現在還存在,並且沒多大變化。

甚至為了獲取油漆、麻繩、桐油,專門搞了一片地種油麻和桐樹。

劉升穿越前雖然只是個兵,卻也知道,這種一個廠什麼都可以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看似牛皮,實際生產效率較低,還浪費人工、物力。

倒不如將目光投向外面,將這些不重要的生產任務外包出去,船廠只負責造船的主要生產任務。

但劉升又不懂得這裡面究竟哪些是船廠能改的,哪些是不能的,這才想到讓龍江船廠派人去汝陽槍炮廠去觀摩學習。

···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