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下一節的內容時,於麗的餘光看到這時候已經有學生聽睡著了。

走下講臺,來到倒數第二排的同學身旁,於麗輕輕地敲了敲桌子,“這位同學,現在還是上課時間。”

教室內瞬間安靜,大家都扭頭看過來。

於麗見他沒醒,示意旁邊的人將他弄醒,隨後自己重新走上講臺,課堂進度不能落下。

“接下來我們要講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

“說到夏朝,我們都知道是禹在約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他在位期間征伐三苗,制定各種制度。”

於麗將自己帶來的書翻到所講內容,“那麼禹是如何上位的呢?”

“大禹治水的故事想必你們都聽過,帝舜在位時,大禹有治水之功,加上他曾向帝舜申請征伐三苗,也就是說,禹身上不只有治水之功,還有軍功,當時的禹可以說是功高震主,帝舜迫不得已傳位於禹,美其名曰禪讓。”(個別說法)

“在帝舜死後,禹模仿帝舜當年的行為,退避讓位給帝舜的兒子商均,然後在天下諸侯的支援下不得已上位。”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教材,禹後面本想傳位於伯益,但是禹的兒子啟上位了,那麼這裡面也是眾多猜測,我們來簡單瞭解一下……”

於麗閉嘴,好像一下子說多了,不過看學生們個個挺有精神的樣子,她還是繼續說了下去。

“原本按照禪讓制的劇本,這裡的發展應該是伯益退避讓位給禹的兒子啟,然後在諸侯的支援下上位。”

“但伯益坐等諸侯來擁護他上位的時候,玩脫了,大部分諸侯沒來支援他,反而跑去支援啟了,那些諸侯都說,我們要讓帝禹的兒子來當君主。”

伯益:這……這跟之前的劇本不一樣啊?誰換劇本了?

啟:這戲也該換換了,都演幾次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伯益主動讓位給啟,也有說法說伯益跟啟爭,沒爭過,被啟殺了。”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禪讓制要結束了,但這時候有人跳出來了,那就是有扈氏。沒了演劇本的心情,那乾脆就撕破臉皮。”

“有扈氏堅決反對啟上位,還發動了叛亂。據說有扈氏跟夏后氏之間是有點血緣關係的,那麼有扈氏的反對究竟是因為禪讓制還是因為押伯益輸了起兵呢?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說,如果一箇舊的政治制度沒有牽扯到個人的自身利益,正經人一般都不會表現的要死要活。

於麗心中這樣想道。

“接著有扈氏跟啟自然不可避免地打了一架,結果大家看書也知道,自然是啟贏了。至此,啟的上位標誌著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治水之功疊加軍功,當時的大禹在那個時期來說,幾乎是最耀眼的大人物了。】

【這是拿三苗賺軍功呢。】

【不得已?那可真是不得已。】

【壞了,我就是三苗,打的是我祖上。】

【虛偽的禪讓也比打仗好呀,打仗死人啊,苦的還是我們。】

【這個伯益估計是被啟給殺嘍。】

【既然有扈氏跟夏后氏是親族,那他反對什麼,啟上位於他們而言不是更好的事情嗎?】

……

秦,嬴政聽著聲音,心中想到:這就是權利更替的殘忍。

不過,伯益身後勢力不足,加上啟又有禹這樣的父親,以及多數諸侯的支援,一旦皇位牽扯到利益,誰能忍住不動手。

禪讓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種利益團體,將皇位禪讓給內部的人員。

嬴政揉揉太陽穴,伯益的根基說起來也不算淺,帝舜在位時,他就在帝舜身旁做事,後面又得帝禹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