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塊不太重要但也挺重要的封地給了段。”

“段前往封地後,多次做出不合禮法的事,鄭莊公只看不管,到最後段還想爭奪君位,而姜氏則作為他的內應,和他裡應外合,但鄭莊公一直都密切關注著段的行動,得知段確切的發兵時間後,先發制人,直接派兵攻打段,段敗出逃(722)。”

鄭伯克段於鄢,春秋時期左丘明寫的文章,講的就是以上的故事。

“這事成功之後,鄭國長久以來的內亂就算是被鄭莊公平定了,而此時其他的諸侯國,比如晉,內亂頻發,而秦,則忙著揍西戎,楚才剛剛興起,齊和魯打打殺殺。所以鄭莊公就趁著這時候攻打周邊的小國,非常努力地搞地,同時採取遠交近攻的方法,跟離他較遠的齊魯打好關係,然後假借周天子的名號打宋。”

“宋被鄭莊公打的很慘,最後不僅割讓了大片土地,還不得不臣服於鄭,此後鄭國多次發起戰爭,在諸侯中逐漸打出名聲,不少諸侯都臣服於鄭。但隨著鄭越來越強,鄭莊公他飄了,開始怠慢周天子,不僅不怎麼理周天子,甚至都不去上朝了,周天子一看,這怎麼可以,他身為天子可不能被這樣對待,必須治治鄭的威風。”

周天子:該怎麼制裁他呢?有了!

“於是周天子打算拿走鄭莊公的權,也就是把他的卿士職位給別人(周天子—卿士—諸侯—卿大夫—士—國人,卿士輔助周天子執政的),鄭莊公知道後很生氣,覺得周天子怎麼可以這樣,於是心中開始埋怨他,周天子知道這個事得罪鄭國了,擔心他直接造反,就立馬錶示,沒有這回事,我可沒想幹這事。”

周天子:沒有的事,你別亂想!

“但鄭莊公不信啊,於是就有了‘鄭周互質’(720)這件事,簡單來說就是,既然你說沒有那回事,那你就把你兒子送過來,這樣我才信你。”

那時候的信任大概就是互換兒子,想讓誰信你,就給誰送兒子。

“可週天子最後還是把卿士給別人當了,於是鄭莊公又開始埋怨周天子,這次可能是僅僅在心裡埋怨並不能讓他開心,所以他就直接出兵搶了周朝的地,還順便把周朝的莊稼收了帶回家,並且直接拒絕和周天子見面,加上兩方的邊境線模糊,鄭經常搞小動作,雙方關係就越發惡劣了。”

鄭:我不開心,你也別想好過!

“此刻的周天子覺得自己不能再放縱鄭國了,不然哪天鄭都要坐他頭上來了,加上邊境問題,他思考一番後下定決心要給鄭國一個教訓,即發動了繻葛之戰(707),周天子率陳、蔡、衛等國攻打鄭國,鄭也不忍著,直接在繻葛迎戰,這一戰鄭不僅打贏了,還一箭射傷了周天子。”

“從鄭國迎戰就可以看出諸侯已經沒有那麼尊敬周天子了,同時周打敗仗也反映出周朝的軍事實力已經不咋樣了。這件事就是禮崩樂壞的標誌性事件之一,因為鄭一箭射掉了周朝的尊嚴。”

“此事過後,鄭莊公被稱為春秋小霸,而諸侯們則開始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了,爭霸的時代正式開啟。”

第一部分結束。

同步討論時間:

“這是封的真多,不過那時候土地太大了,周管不過來,採用分封制不僅可以穩住那些一起打仗的兄弟,還剛好把周邊管不住的土地分出去,這樣不管是對內的管理還是對外的安撫都很到位。”

“齊燕秦楚,齊燕在北,秦在西,楚在南,這四個北打北狄,西打西戎,南打南蠻,那軍事實力都是一步步打出來的。”

“其實楚國到了後面就被其他諸侯認為是南蠻出身,所以大多都看不起他,也不把他放在眼裡,楚才有了更多發育的機會。”

“秦也是啊,靠近中原的諸侯也不待見秦,因為秦是最先跟那些蠻夷通婚的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