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讀後感

讀完李密的《陳情表》,我的心中彷彿被一股暖流輕輕拂過,又似被一股力量深深震撼。這篇文章,不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表文,更是一曲關於忠孝、感恩與親情的讚歌。在字裡行間,我彷彿看到了李密那顆赤子之心,感受到了他對祖母的深情厚意,以及他對朝廷的忠誠與感激。

文章開篇,李密便以極為謙遜和感恩的態度,表達了自已對朝廷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他說:“我是敗亡之國的俘虜,身份卑微低賤,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裡還敢遲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這番話,充滿了對朝廷的忠誠與敬畏,也透露出他內心的感激與不安。他深知自已的身份卑微,卻能得到朝廷的如此重視,這讓他既感榮幸又感惶恐。

然而,正當他準備為朝廷效力之時,卻面臨著另一個更為重要的責任——照顧病重的祖母。祖母年事已高,體弱多病,需要他的悉心照料。他深知,一旦自已離家赴任,祖母將無人可依,生活將陷入困境。於是,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邊是朝廷的召喚,一邊是祖母的呼喚;一邊是忠君之情,一邊是孝心之念。這種忠孝兩難全的境地,讓他倍感痛苦和無奈。

在《陳情表》中,李密用極為真摯和動人的筆觸,描繪了自已與祖母相依為命的情景。他回憶起自已年幼時喪父失母,是祖母一手將他撫養長大。祖母不僅給予了他生命,更給予了他無盡的關愛和溫暖。他記得自已年幼多病時,祖母日夜守候在床邊,為他端茶送水、喂藥餵飯;他記得自已九歲不會行走時,祖母耐心地攙扶著他學步;他記得自已孤獨無助時,祖母總是用她那溫暖的懷抱給予他安慰和力量。這些點點滴滴的回憶,讓李密對祖母的感激之情更加深厚,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要留在祖母身邊盡孝的決心。

在文章中,李密還巧妙地運用了“以情動人”的策略,透過渲染自已與祖母之間的深厚感情,以及祖母病重的悲慘情景,來打動晉武帝的心。他說:“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致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費遠。”這番話,字字泣血,句句含情,讓人不禁為之動容。他將自已與祖母的生命緊緊相連,表達了自已對祖母的無限依戀和不捨之情。同時,他也向晉武帝表達了自已的忠誠和決心:“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這番話,既表達了他對朝廷的忠誠之心,也展現了他對祖母的孝心之念。

讀完《陳情表》,我深深地被李密的忠孝之情所感動。他不僅在忠孝之間做出了艱難的選擇,更用自已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忠孝兩全。他放棄了高官厚祿的誘惑,選擇了留在祖母身邊盡孝;他用自已的生命和孝心,換來了祖母的安度晚年和朝廷的認可與尊重。這種高尚的品質和偉大的精神,讓我深感敬佩和敬仰。

同時,《陳情表》也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親情的珍貴和重要性。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親情更加珍貴和重要了。親情是我們生命中最堅實的後盾和最溫暖的港灣。無論我們身處何方、遭遇何種困境,只要有了親情的支援和陪伴,我們就能夠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因此,我們應該珍惜身邊的親情和親人,用心去關愛和呵護他們。

此外,《陳情表》還讓我學會了感恩和回報。李密在文章中多次表達了對朝廷和祖母的感激之情,並用自已的行動去回報他們的恩情。這種感恩和回報的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和踐行的。我們應該感恩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關心過我們的人、陪伴過我們的人;我們也應該用自已的行動去回報他們的恩情和關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一個有情有義、懂得感恩和回報的人。

總之,《陳情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