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叔菜館雖然現在經營得不錯,收入也很穩定,但是穩定在楊雅靜看來就是不溫不火,沒有前途。

楊雅靜要的可是“錢途厚積”啊!要不然將來怎麼跟蔣萱萱比拼中不被打壓?

街市上他們這樣的小餐館有好幾家,選單和價格也是大同小異,都沒有特別吸引人群特意過來消費的特色。

91年的錦城,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飄了近兩年,資源已經開始豐富。

從80年代她剛認事兒那會兒,沒有糧票吃不上糧食,平均工資只有二三十塊的情況,到現在幾乎每人都有兩三百的收入,已經是一個大跨越。

大多數人還住著公房,沒有房租,沒有物業,這也讓很多人手裡抓了一些閒錢,開始追求檔次和享受。

自從取締了糧油票,張艾嘉就開始做蒸蛋糕賣。這蒸蛋糕就是一個方方的海綿蛋糕,做好後切成16塊小方塊而已的那種。

這裡的小餐館都沒有烤箱,楊家也沒有,但是蒸飯用的大型蒸格倒是讓楊家弄出來別人沒有的蛋糕。

但這蛋糕沒什麼特色,想吃蛋糕的,走一個街區就有點心房,價格雖然比這五毛一個的蛋糕貴了些,卻也不是負擔不起。

所以這蛋糕的銷售量永遠也沒有超過每天十三四塊蛋糕的量。

幾塊錢的銷售額,還不能抓住回頭客,有什麼意思?楊雅靜覺得這麼賣蛋糕簡直是多此一舉。

這天早上,她看著張艾嘉做蛋糕,一邊看,一邊還記下了材料的用量。

上一世她可是甜點高手。不是自己愛吃,而是她那個廚房殺手好朋友餘越愛吃。

可是兩人都是手頭不豐腴,所以餘越每次都拿著網路影片和食譜,買了材料讓手巧的楊雅靜給她打造廉價版本。

日積月累,楊雅靜便成了糕點能手。這還被餘越笑說:要是有錢開店,楊雅靜的手藝一定能讓她金缽滿盆呢!

會不會金箔滿盆楊雅靜不知道,她只知道她要是開點心店,那餘越的工資肯定全都扔在她店裡了,還會升級200斤!

自顧自笑著回憶,楊雅靜開始在腦海裡搜尋那些用過的點心食譜,看看哪些可以在侷限的條件下打造出有特色的糕點。

張艾嘉這樣的用料,只做16個海綿蛋糕,那簡直是太浪費了!而且一天還賣不完16個,幾乎就不賺錢。

楊雅靜想到了瑞士捲。這一盤蛋糕去掉皮,橫著能切成五片,每片捲起來就能切成十二個瑞士捲。

六個瑞士捲裝一盒,那就是十盒。每盒賣兩塊五,那就是二十五塊錢。

多餘的蛋清可以做成蛋白奶填充瑞士捲,至於貴得要死的草莓醬,換成紅豆沙,再將一些赤豆拌在蛋糕裡一起蒸,那可不是既新穎,又美味?

有了回頭客,可以走量,賣兩盤就是五十塊,賣三盤就是七十五。

而且回頭客不會特意買了蛋糕就走人,找其他的餐館就餐。來都來了,順便吃飯唄!那帶出來的飲業額可就不止那七十五塊了吧?

有了這個想法,楊雅靜就打算跟張艾嘉提議,可是要怎麼說服媽媽按著她的想法去做呢?

想到蔣萱萱,楊雅靜忽然有了主意。

這天午後,楊雅靜看到蔣萱萱由來找她們,沒再排斥,而是心下一喜。

“萱萱,你吃過瑞士捲嗎?我聽一個客人說那蛋糕可好吃了!”楊雅靜很快就開啟了話題。

果然,蔣萱萱是絕對不會放棄這能夠炫富的話題:“那當然!我爸爸從杏花樓帶回來過好幾次呢!”

“杏花樓啊?那得多貴?我好想吃不起呢!”楊雅靜故意哭窮。

“也不貴啊!十塊錢一盒而已!”蔣萱萱覺得小意思。

“十塊錢能吃四碗麵條呢!媽媽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