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巧巧的印象中,古代並沒有酵母,但見著包子攤上一個個光滑誘人的饅頭時,她對古人如何製作饅頭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用老面引子發酵啊!”王大娘子的孃家是北方人,自然對如何用麵粉發酵製作包子十分熟知。

唐巧巧雖說在現代對如何製作包子饅頭已經十分熟悉了,但還是第一次聽說老面引子。

“老面引子怎麼做出來的?是麵粉加上水放置幾個小時發酵?”

“也不全是。”王大娘子頓了頓,又道:“正好我家前幾天做蒸餅留了一塊,我拿來用著。”

王大娘子說完就急急忙忙地跑出了灶房。

片刻後,她氣喘吁吁地跑了進來,一手端著一個木碗,另一隻手臂還夾著一個蒸籠。

一個六歲的小女孩雙手捧著一層蒸籠跟在她的身後也走了進來,蒸籠上的蓋子將她一張紅撲撲的小臉遮擋住了。

“小魚,快放下來。”王大娘子將腋下夾著的蒸籠放在灶臺上,轉身就吩咐身後跟著的小女孩。

“呀,我們的小魚也會幫忙阿孃幹活啦!”唐巧巧見著軟軟糯糯的小魚,心中十分歡喜。

“瞧,這就是用來發面的老面引子。”王大娘子示意她過來。

唐巧巧聞言,立馬停下手裡的活湊前望去,“這乾巴巴一塊麵糰子,你確定能發酵?”

“當然能,我每次做蒸餅都是這樣子用。”王大娘子信心滿滿,“你可別小瞧了這一小塊,它用處可大著呢!”

“是不是每次做完蒸餅後,留一塊生胚曬乾下次發酵用?”

這個想法是突然出現在唐巧巧的腦海中的,使得她不由自主地問了出來。

“對對對!”王大娘子不住地點頭,“我最開始用的老面引子,還是從孃家帶來的,阿孃教我每次做完之後,就要保留一個生胚留著下次發麵用。”

唐巧巧恍然,“那可不可以留一塊給我?”她試著詢問王大娘子的意見。

“好啊!”王大娘子爽快地點頭應下,“巧娘想要就拿去用!”

說完後,她見沈臨熙已將麵粉整袋提了出來,便快步上前,開始著手舀面。

“我可以站在旁邊跟著學嗎?”唐巧巧也走到了她的身邊。

“沒問題!”王大娘子一邊把溫水倒入木碗中,將整塊麵糰浸泡,一邊開始介紹起詳細的做法來。

“這樣子泡開了麵糰後,再與麵粉和水和麵,和好的面要用布蓋起來,等到麵糰將布面拱起,基本上就可以開始做蒸餅了!”

她見唐巧巧一副十分好學的樣子,便將步驟一一講解出來。

“嬸子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有了發麵用的引子,剩餘的步驟與用酵母發酵做包子饅頭的方法無二,唐巧巧一下子就明白過來。

接近黃昏的時候,唐二狗也帶著十歲的兒子唐小牛過來了。

此時晚飯也已經做好。

望著擺滿一大桌子的菜餚,一雙兒女眼珠子都瞪得大大的,特別是那道香氣撲鼻的椒鹽蝦,更是引得一雙兒女口水直流。

“阿孃,我可以吃多一隻蝦嗎?”唐小魚已經把自已碗裡的蝦都吃完了,正眼巴巴地盯著飯桌上那盤還剩下幾隻的椒鹽蝦。

“巧姐姐還沒吃呢!”王大娘子溫聲說完,夾了一塊椒鹽排骨到她的碗裡,“吃一塊排骨,味道跟蝦一樣的。”

“嗯!”唐小魚乖巧地點了點頭,夾起自已碗裡的排骨就咬了一口,“巧姐姐,這排骨真好吃!”

她衝著唐巧巧露出甜絲絲的微笑,旋即又低頭咬了一口。

“喜歡吃以後姐姐天天給你做好不好?”唐巧巧邊說邊夾起一隻椒鹽蝦到唐小魚的碗裡,“這蝦姐姐不愛吃,小魚喜歡就多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