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距離科技投放已經過去了幾百年。儘管因為地理條件有限,洛凡人在基礎科學尤其是材料學的研究上進展緩慢,但在有銀河聯盟給出的科學資料作為指導大綱的前提下,他們還是順利進入了核能時代。
現如今的洛凡文明有三成電力都由已投入商業執行的核裂變發電站提供。可長時間執行的可控聚變反應也成功在實驗條件下復現。
如果再給他們幾個五十年,這個文明將會完全掌握核能,並將自由的探索自己的星系。
只不過現在時間不等人。
按照白易的推測,以自己如今的進度,要不了幾個月時間腳下這顆如同火星一般的第三行星就會完成第一階段的基建。
之後他會以這顆星球為跳板,將機械蜂群擴散到星系內其他行星甚至是恆星上。
哪怕他繞過洛凡優先前往第一行星,留給洛凡人的時間也不會超過十年。
想到這裡,白易決定回頭有空的時候還是得跟當地的土著談一談。由於戍邊者在進入這個星系的時候並沒有刻意隱藏自身,因此他相信洛凡人肯定是知道自己的到來的。
不過就算白易不去找他們,對方也會主動找上門來。畢竟事關洛凡整個文明三十來億人的命運,十幾個國家中就算真的有躺平派對此無動於衷的,也肯定會有其他人來做這件事。
到時候,雖然移民這事不歸白易管,但是出於人道主義向上面轉達一下當地人的意願還是可以的。
當然,這麼做最大的理由還是,現在的白易太無聊了。
不過他終於是能找到點事做了。
他從新火星中央基地派出去的六個方向的蜂群現在已經完成了匯合,六個叢集在星球西半球匯聚成了一個群體,像是一片灰色的海洋,哪怕是從太空近地軌道的光學照片上也能輕易地分辨出來。
白易將蜂群拆散,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數量分配給各個工地,有了這數千億工蜂的加入,一期基建的進度將會大大的加快。
現在星球上已經建立起了許許多多的傳送帶,這些傳送帶的一頭有的連線著建設了一半的礦場,有的則連著礦石分揀機。不過它們中的大部分最終都指向了中央基地附近的冶煉廠。
這是白易在獲得礦物供應後最優先建立起來的大型設施。巨大的等離子熔爐噴吐著藍色的火焰,來自各處的礦物在經過二次分揀後投入其中,經由熔爐提純成紅色的鋼坯,然後再送入後方的加工車間製造成各種各樣的制式零件,這些零件最終會由機械臂分揀傳送到連線著所需工地的傳送帶上。
除了一開始建設傳送帶透過蜂群來來回運輸零件之外,目前所有正在施工的工地所用的材料都是透過這些傳送帶運輸的。
整個星球此時彷彿變成了一個永不停歇的巨大流水車間,無數支由蜂群聚合成的工程機械重複著機械性的勞作。
各式各樣的高科技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從新火星鏽紅色的大地上生長出來,它們紮根於這片大地,守護的卻是大地之外的漫天星河。
第一個完成的非工業建築是星系監測站。它基本上就是一個巨大的天線監測陣列,負責監聽和處理星系中從速子束到低頻無線電在內的所有訊號。
有了這麼個玩意,白易就可以在新火星上實時調動位於星系另一頭的衛星。同時,整個洛凡文明的無線電通訊也會處在他的監控之下。
得益於破碎群島的地理特性,洛凡人在航海和遠端通訊上造詣頗深。
第一臺長程無線電被髮明以後,短短几年時間各個主要大陸上就佈滿了各式電臺。
他們還試圖在海洋中建立浮動基站用作遠距離跨洋通訊的轉發站。不過很快洛凡人就意識到了這種行為的不可取性,轉而使用更加廉價穩定的海底光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