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劉子曦輕步踏入李府,心中帶著些許期待。
這位官人,煩請您轉達一聲,說書的劉子曦翩然而至啦!門房聽後,進去通報了一聲,不一會兒便出來引劉子曦進門。
進入正廳後,只見一位中年男子坐在主位上,正在翻閱書籍。他身形偉岸,氣質儒雅,想必便是李員外了。劉子曦趕忙上前拱手施禮道:“見過李員外。”
李員外放下手中的書,微笑著起身還禮道:“劉先生不必多禮,請坐。
待劉子曦坐下後,李員外道:“早聞劉先生才高八斗,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李員外謬讚了。”劉子曦微微躬身,語氣謙遜地說道。
“劉先生太客氣了。”李格非擺了擺手,笑著回應道。他的目光落在劉子曦身上,眼中流露出讚賞之意,繼續說道:“以劉先生之才學,當受此讚譽。”
“李員外,您這是看到範公的《岳陽樓記》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句真是精妙絕倫!實在是太好了啊!”劉子曦一邊說著,一邊看著那本攤開的書籍。
李員外微笑著點了點頭,表示對劉子曦的認同。“李員外,不知您對此句有何見解?”劉子曦好奇地問道。
“範公此句,道出了為官者應有的胸懷和擔當。真正的仁人志士,應當心繫天下,先百姓之憂而憂,後百姓之樂而樂。”李員外感慨地說道。
劉子曦頻頻頷首,言道:“員外所言甚是!不過在下有一言,可與之相對。”
“先生難道是在說笑嗎?”李格非疑惑道。
“豈敢豈敢,在下的這點微末本事,怎敢與範公相提並論。”劉子曦說完,拿起筆寫上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李員外,您覺得如何?”劉子曦微笑著問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自信。
李格非站起身來,繞著劉子曦走了幾圈,凝視著紙上的詩句,臉上浮現出沉思之色。
“好,好啊!”李格非不由得讚歎道,“先生此句,意境高遠,氣勢磅礴,更難得的是其中蘊含的拳拳愛國之心,令人敬佩。”
劉子曦謙虛地笑了笑,“多謝員外誇獎,此句不過是我一時有感而發,難登大雅之堂。”
“先生過謙了。”李格非搖搖頭,“依我看,此句絲毫不遜色於範公的名句。若能流傳於世,必能激勵更多人為國為民,奮勇前行。”
劉子曦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他沒想到自已的這句詩能得到李格非如此高的評價。
“只是……”李格非忽然話鋒一轉,“這句詩雖好,但在如今這當世,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劉子曦沉默片刻,他深知李格非所言非虛。當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許多人都只顧自已的利益,而忘記了作為人的責任和擔當。然而,他並不願意就此放棄,他認為,只要有一個人能夠堅持,那麼這個世界就還有希望。
“員外,雖然如今世風日下,但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儘自已的一份力,那麼這個世界總會變得更好。”劉子曦堅定地說道,“我願意用我的筆,去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和愛國情懷,讓他們明白,為國家、為人民,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擔當。”
李格非聽後,深深地看了劉子曦一眼,眼中滿是讚賞和期待。“劉先生,你的這份決心和勇氣,令我深感敬佩。”
“員外,今日怎不見令愛與令郎的身影呢?”劉子曦疑惑地問道。
“哈哈,先生有所不知,小女早已飛向街上去遊玩了;犬子則奔往章丘去了。”李格非笑著回答道。
“竟然如此,如今契丹和西夏愈發張狂肆虐,員外怎會捨得讓令郎前往章丘啊。”劉子曦感嘆道。
“我這兒子,心心念念著他的母親,執意